王承恩听说大顺军到了城下,带人登上城垣朝外观看,见城垣上稀稀拉拉或躺或坐就没有几个兵。上前用拂尘抽打,打起来这个,又躺下那个。仔细一问,才知道大家都饿坏了。昨晚发的那一点儿饷银,根本就没有分到士兵手中。知道了这些情况,哪里还顾得在城楼上耽误,斤斗骨碌地下来,拉着李国帧进宫向崇祯帝报告。
听了王承恩与李国帧的战场实际情况报告,适才面对杜勋时还信心满满的崇祯帝一下子蒙了,傻了,鞋里长草——慌(荒)了觉(脚)。无奈之下,命令王承恩集合二十四衙门的宦官,除留下极个别值班者之外,全部上内城墙协助防守。到天黑的时候,倒也集合起六七千人,王承恩指定了各个城门的负责人,要求每个城门去七八百人,协助官兵防守。
其实,现在大顺军有了攻城利器,官兵再添人防守也不顶用了。
京城三大营中的神机营有多门火炮,都是当初朝廷重金从西洋买回来的。如今三大营的士兵一哄而散,留下了好些大炮和火药。大顺军把炮口一调,对着城墙上的守军就是一阵狂轰滥炸,打得本来就不多的守军大都逃之夭夭。
大顺军一面架起云梯攻打西便门、广宁(安)门,一面派人向城中射信,说哪里肯开城门放大顺军入城,无论官兵一律给予重赏。否则,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谁也没有料到,西便门首先被大炮轰开了。原来,一个逃跑的神机营千总被大顺军从乱民中搜了出来。那人为了活命,指点大顺军说,西便门原是为方便民夫进城做工方便而开的城门。这里城墙最矮,城门最薄,箭孔最少,兵力肯定也薄弱。把大炮调过去,连续轰击一个地方,三五炮就能洞穿。
郝摇旗部前天被唐过的人马伏击了一次,元气大伤,这次分工攻打西便门。听了官军千总的建议,其调来三门红衣大炮,装好火药一齐点火,只听得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一扇城门被轰塌了半边。郝摇旗宝剑一举,大吼一声:“给我上!”战士们潮水似地涌进城去。
西便门城洞里倒是有十几个守军,都被铁砂打成了“筛子。”
十八日清晨,天上下起雨来,使得火枪火炮不能击发,延缓了大顺军的进攻。
当时,北京城的城门有“外七内九皇城四”的说法,外城区域大,居住的都是些菜农,民夫,手工艺人,商人之类,由三大营负责防守。内城居住的主要是中下级官吏,缙绅以及致仕官员。靠近皇城的地方,则居住着当朝高官,金銮殿上击鼓撞钟,这些高官都能听到。防守主要由九门提督和锦衣卫负责,如今又加上了六七千名宦官。至于皇城,顾名思义就是皇家以及皇亲国戚居住之地,内阁及六部九卿的一些办公机构有的也设在这里,由锦衣卫防守。通常,人们说的四九城即皇城的代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感谢书友投资!请继续加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