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就是要看,能否走宜黄和崇仁喽。”朱庆轻声回答。
“说得好!”赵敬子嘴角上翘:“但这两座城有个共同之处,它们都在水路上,而且是我们控制的水路!”
“哦!赵参谋长的意思……用船把援军送到这两个城里?”杨世杰恍然大悟。
“没,水军优势在我,焉能不用?”赵敬子用手指叩击着桌面:
“在江山军被迫绕圈子,最后绝望地发现没任何办法按原路返回福建(赵敬子以为江山军是从福建邵武入境的)的时候,只好打宜、丰(宜黄到丰城)路的主意,却不晓得咱们已经用水军给崇仁、宜黄送去守城部队。
杨贺见城坚难攻,部队给养又快用完,最后就只能冒险自怀山和罗山间穿过去!等他们重新看到樟树镇的炊烟,不损失半数也得丢三成人马了!
就是不知道那时官军能不能抓住战机,在清江和丰城之间围住他们?”
“这个就看赵大人的调度啦。”李丹说完,点点头:“我看这主意挺好。那么派哪支队伍去崇仁和宜黄,还要考虑一支部队去建昌府边境做疑兵。”
“还是让顾大的临编旅去吧,刘宏升守宜黄,董候用守崇仁,顾大在章源岭布防,以桃源、相山两镇为左右翼,与两县成犄角之势,这样就很稳当了。”
听了赵敬子的安排建议,李丹仔细想了下。崇仁有官军一个千户,派董候用去是可以的。兵力上还可以,但宜黄只有一个营仍有些单薄。
“让赖五宝的进贤临编七营加强给刘二,另外抚州解围之后,黄钦的弓弩和投石车各加强给顾大三个排。”
李丹说,他要保证让这道防线死死地将江山军余部挡在外面,逼着他们北上去走那两百里山路!“那么,南线谁去?”
“最近的部队就是张钹或者高汉子,但原定张钹要打金溪,高汉子负责拔余江,两支部队都有活儿干。”
李丹摇摇头:“现在不是我们怜惜他们的时候。不过高汉子这支我另有用途。”他这话说完,几个人都互相换了个眼神,知道可能是要让高汉子去上饶了。
“这样,让一营随船南下建昌江!”李丹想了一会儿忽然说:“老潭是建昌人,而且他和老萧关系还不,让他去我也放心。
万一江山军真想冲进建昌府,想必老潭会拼死阻拦的。给他拨四十辆马车物资,装满粮食和武器,另外给他带三千两钱钞,方便他在现地招募兵员。怎样?”
几个人都互相看。冯参说:“大人不担心他去了建昌府,就再不肯回来了么?”
“我相信老潭的为人。”李丹停下又说:“再者他在那边发展起来,对我们不一定是坏事。就这么定吧。
子异(冯参字),老萧那边你联络,回头我修书一封,你派人带去。咱们再说说上饶的事。”他话题一转:“上饶干系重大,我准备亲自前往!”
这话说出口,几个人都大吃一惊!“大人,不可!”他们几乎异口同声。
“为何?”
“抚州之战大人是主将,如何能弃全军于不顾?”朱庆先着急说。
“是呀,大人独自往上饶过于危险,古人怎么说来的?君子……不站在墙底下?”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赵敬子在旁说。
“对、对!”审杰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大人至少应该带几个得力之人才好!”
“有和尚(高汉子)那一营人马还不够?”李丹笑了:“想当初咱们去闯上饶,不过也就千把人。我此行如献甫(赵敬子字)所说,仅带少数精锐前往,速去、速回,绝不耽搁。”
“大人打算带谁去呢?”
“也不想带太多,主要将领还得留下参与作战。”李丹背着手在屋里走了几步:“我这趟主要是个‘快’字。
都说天下武功快不破,我这次也要让人瞧瞧什么叫‘快’!”李丹说完,转身对朱庆说:“四营人人配马,可以做到吗?”
“人人配马?”朱庆有些为难地皱眉:“现在只要有马匹、骡子一律都优先往前线送,这一下子要七百多匹……,确实有点难。”
“大人,卑职有个建议。”杨世杰忽然说,见李丹等人看过来,忙拱拱手说:“呃,也是一时急智,不知可否解大人所需。”
“杨参军不必谦逊,且说说看。”
“大人方才说要带一营人前往,卑职倒以为不一定如此。”
“哦?参军是觉得一营人还多?”
“不、不,卑职的意思,既然马匹不足,何不编入部分骑兵,剩下的人或骑乘,或坐马车,这样也能实现大人‘快’的意图。而且如果遇到敌人,绕路还是迂回都很灵活。”
李丹一愣:“混编营?这个主意好!”他看看大家:“这样吧,我从各部抽调人员组成一个特遣的混编合成营,营正还是叫高汉子来做。”接着他向大家讲自己的想法。
原先战役设计抚州解围只是上半场,下半场则由梅港大队保护抚州和东乡;
临编旅由水营输送登陆并清剿泸溪、资溪之敌;一、二、四三个营为主力,中军营为预备队,协助官军追击;
官军负责三路进剿中的两路,团练负责最南边这路。
现在改为由临编旅在崇文和宜黄阻击,一营在建昌边界作疑兵,二营保护抚州,四营占领余江,中军营占领金溪,三营在抚州机动接应,梅港大队进驻东乡。
对杨部残军的围剿,以及泸溪、资溪的收复都交给官军来完成。这样一来团练作战任务减轻,也就有了从各部队中抽调人手的可能。
商议的结果,大家往里面合成了不少私货,最后这个合成营居然由五个连组成!一连全部是枪骑兵和骑射兵,战兵、辅兵各半,共两百八十人,由周涂亲自带队。
二连是骑马步兵,原四营抽调的老兵组成,四个战兵排和一个辅兵排,共一百七十人,每人一匹马,辅兵携行马车四辆,连正高粲。
三连和四连是坐马车的步兵,李丹起个名叫“车轮化步兵”。每连三个战兵排,一个辅兵排,各两百五十人,主要装备是十六部驷马车,连正分别是石大军和秦汉(汉巴子)。
这两个连都是从各部抽调来的骨干,甚至秦汉手下有个排全是教导队落选的人。
第五连包括侦察排、警卫排(参谋本部抽调)、通讯排、镇抚排、指挥排、投射排(投石车)和工程排,共三百人全部骑马或乘车,连正廖三清。
最后还有个两百二十人的辅兵中队,装备二十部马车,中队正宋九一。
全营接近千五百人,营正高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