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也并非睚眦必报之辈,所以看着坦诚的俱文珍,李宁选择了原谅。
那一刻李宁甚至觉得利用好宦官,自己真的能和郭氏一族斗一斗。
……
检阅结束之后,压轴的环节是献俘。
镇海节度使李锜起兵作乱不足月余就被朝廷镇压,李锜父子被押解入京。
当着文武百官、各国使节还有围观百姓的面,李纯亲自下令,李锜父子在一颗柳树下枭首伏法。
现场再次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万岁”呼声。
外国世界使节的脸色很难看,李锜造反居然连一个月都没挺过去,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心里清楚。
与此同时还有个别人充满了恨意,其中就有遂王李宥,此时他恨恨地看着坐在他前面的李宁,恨不得食其肉,啖其血,敲其骨,吸其髓,寝其皮!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阅兵活动结束的时候,李纯干咳了一声,起身压压手,四周顿时一片寂静。
李纯往前两步,对天地行礼,然后起身道:“今日阳光明媚,微风和煦,先有我大唐将士平息叛乱,今有文武百官与军民同乐,正是天时地利与人和之时,借此时机,朕有要事宣读。”
说罢李纯示意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上前宣读圣旨。
一身黄金甲腰悬横刀的吐突承璀一脸严肃,双手捧着圣旨走到最显眼的地方,缓缓展开。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朕闻君天下者,缵承统业,何尝不树建储贰,安固邦家。况长子有主器之义,元良贞立国之本,上以严宗社之重,下以顺恒久之宜,历考前载,率由斯道。邓王宁,性与忠敬,生知孝友,秉宽明之度,体慈爱之心。学师训谟,词尚经雅,动皆中礼,虑不违仁,稽以旧章,允膺上嗣……今属方隅甫宁,品物咸遂……宜册为皇太子,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钦此!”
尘埃落定!
这比历史上原有的时间提前了两年,李纯之所以动了这个念头,是因为骊山那次看似自然的刺杀让他心生警惕,觉得有必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以及及时断绝某些人的念想。
在李纯看来,这就是对李宁的最好的保护。
但是对李宁来说这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值得惊讶,反而自己死亡时间可能会提前两年,简直就是催命符。
午间的微风将吐突承璀的声音送出老远。
不过现在心中有了计划,这催命符听起来也很悦耳,毕竟太子这杆大旗用好了也能做好多事。
想到这里,李宁嘴角一勾,他将视线看向了遂王,希望他的表情能让自己更快乐。
其实他更想看看李可馨的表情,可惜她没资格登上城楼,甚至没资格出现在显眼的地方,也许在那呼喊的人群里有她的身影,但是李宁也懒得去找了。
……
尽管李宁检阅众将士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但是诏书没有宣读的时候,相当一部分还抱有希望。
现如今,现场一片寂静,本来还抱有一丝希望的李宥彻底绝望了。
直到邓王李宁跪接圣旨的时候,城墙下方传来一阵呼声,众人才如梦初醒。
“陛下英明!”
“太子威武!”
“还我河山!”
……
各种呼声此起彼伏,之前检阅将士的时候邓王的表现众人都看在眼里,所以在群臣还在分析利弊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百姓和将士们最先忍不住欢呼起来。
对他们来说立自己喜欢的皇子为太子就行,至于会带来什么后果,什么隐患他们统统不在意。
对众将士而言,他们只在意今天邓王殿下煽起了他们心中的那团火,让他们隐隐约约觉得他们守护的是什么!
对黎明百姓来说,他们从年轻意气风发的太子身上看到了大唐恢复盛世安宁的希望。
这就足够了。
“臣有异议!”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不合时宜的响起,打破了城楼上短暂的寂静。
众人纷纷抬头看向声音响起的地方,想看看究竟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在这种场合下反驳皇帝的旨意。
还有人看向了当今陛下李纯,想看看李纯面对反对的声音有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