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名兵丁跟随徐宁抵达了目的地——宝具县。
城门四开,并无士卒把守城门,一副百姓安居乐业的模样,不过与其他地方明显不同的是,来往的百姓中,有许多头顶带冠,留着山羊胡子,手里托着浮尘,边走边念叨着什么。
“将军,咱们怎么说?”说话是与徐宁的老亲兵(宇文家军到现在的大炎王朝军)。
徐宁并不是鲁莽之人,虽然识字有限,但还是意识到了一些不寻常,手中的金边钩镰枪紧紧地攥紧。
“若是你风平浪静的生活突然闯进来千数气势汹汹的兵马,你会怎么做?”徐宁莫名其妙的问题问住了老亲兵。
老亲兵愣了愣,这才夸张地说道,“将军,这还需要想吗?如果是我,我肯定会逃命啊!”
“那他们呢?”说道这里,徐宁指了指依旧过着自己生活的宝具县百姓,似乎对徐宁带兵至此视而不见一样,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
老亲兵顿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攥紧了手中的长枪。
徐宁提醒道:“通知下去,叫兄弟们都上点心。”老亲兵点了点头,朝着后方退去,至于徐宁则另外带着四名亲兵上前,朝着城门走去。
宝具县,很正常,正常的甚至有一些过头。
正是因为太正常了,所有的一切才都会显得十分的诡异,徐宁决定问一问当地的百姓,宝具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情况,他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面对这些问题。
“老伯,我想拜访当地县令,不知道可否引荐一下?”徐宁话刚开口,就引起了城门口附近全体百姓的注意。
老伯用一种徐宁说不上来的表情打量了打量了徐宁一番,然后才说道:“看你的样子应该是一个外地人,我也是看你是一个外地人才会与你说这些的。”
徐宁的双瞳闪烁过了一抹锋利的寒芒,脸上呈现出的却是一脸求真的模样,顺便掏出了一两的银子递给老伯,说道:“请老伯解惑。”
老伯满是褶子的脸顿时浮现出笑意,默不作声的拿起了银子,收入囊中,然后才不急不缓地说道:“在我们宝具县,甚至是整个泰山郡,官府都是一个名存实亡的组织,他们贪得无厌,夜夜笙歌,从来不管百姓死活,只有青城山的道长们才是真心为民。诶诶诶!不要着急走啊!我还没有说完呢!”
听了一半,徐宁便没有了继续听下去的念头,什么青城山的道士,都是在放屁!一群整天就知道“贫道贫道,天机不可泄露”的江湖骗子,怎么能与大炎王朝的朝廷相比呢?
“将军,你交代我的,我都吩咐下去了。”老亲兵归来,徐宁点头,带兵进城,直奔宝具县县衙,他倒是想要看一看,宝具县县衙是怎么贪得无厌,夜夜笙歌的。
县衙坐落于宝具县县城城西,这是徐宁花了二两银子才得到的消息。
徐宁感觉不是官府贪得无厌,而是百姓贪得无厌,就在徐宁率兵快要抵达县衙的时候,一名中年道士突然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并呼一声“无量天尊!”
“是刘道长啊!他拦住这些当兵的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