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大规模土改(1 / 2)

牛二并不是个例。

随着整个长乐郡范围内,除了长乐郡城以外的其他所有地方,都成为了宋家村的实际控制区,对于这个控制区的大改造,自然便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土改是必须立刻进行的头等大事。

特别是对于处在封建农业时代的异界来讲,土地就是一切!

在生产力没有得到革命性的提升之前,为什么古代的王朝总是逃不开三百年大限的桎梏?

就是因为王朝延续的时间越久,地方上的土地兼并现象就会越严重!

任何王朝草创的初期,由于王朝更迭所必然会遭遇的战争破坏,势必将导致地广人稀的情况出现。

这种局面下,土地会变成一种极为丰富的资源,每一家农户都能有足够的土地用来耕种,借此确保自家可以吃饱穿暖。

而粮食的富足、社会的安定,必然会极大的刺激生育,使得王朝的人口数量,在相对稳定、和平的时期里,迎来井喷式的增长。..

人口增多,就需要更多的土地。

原本富足的土地资源由此逐渐变得捉襟见肘,一旦遭遇了某些灾祸,抵抗风险的能力自然便随之大大降低。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抵抗风险能力差的普通农户,其手中的土地会自然而然的朝着大地主手中聚集。

等王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大地主和士大夫阶层拥有的权利更加稳固,就会开始不再满足于仅仅依靠着自然发展去兼并土地。

他们会人为的制造很多诸如高利贷一样的方法,加快这种土地兼并的速度。

最开始拥有土地的农户,因此而沦为佃农,种地的收益,除了正常需要缴纳的税赋以外,还要额外再负担一份高昂的佃租。

农民彻底沦为赤贫阶层,一旦遭遇某些无法及时应对的天灾,导致土地欠收,税赋和佃租又基本上不可能被减免的情况下,农民就会活不下去。

这时候,只要出现有心人振臂一呼,那么找不到活路的农民,几乎肯定会聚拢起来、爆发农民起义。

所以在当前的生产结构下,农民和地主士绅阶层天然对立。

一般来说,封建时代下的改朝换代,想要成功的话,便肯定少不了士绅阶层和地方望族的支持。

纯粹想要依靠着农民阶层去夺取政权,并不现实。

这就导致历史上那些成功的造反,对于地主士绅阶层其实是善待的。

无论怎么改朝换代,最后也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新瓶装旧酒而已。

除了皇帝换了个姓氏以外,其他自上而下的国家体系,几乎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变。

可沈旭的目地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以长乐郡的地盘为试点,先在长乐郡的范围内彻底消灭掉地主士绅阶层,然后通过对长乐郡的治理,培养符合其要求的官吏,形成一个完全有别于其他三国的全新生态,这才是沈旭眼下的目地。

因此土改只是为了达成这个目地的第一步而已。

长乐郡范围内的所有村镇,尽皆组织了相应的公审大会。

不只是那些地主,就连镇上的一些富商以及原本由北周下派的官吏,也全都在公审打击的范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