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蔡邕两声轻咳,着开口,“我儿既猜到是董相国所作,那觉得词如何?”
蔡文姬脸上露出崇拜之色,缓缓开口:“词的极好。”
“而且无论外人怎么说,既然父亲愿跟随董相国,那说明董相国必然有让父亲认同之处。”
“有是,诗以,书以事,礼以行,乐以和。”
“董相国能出这样的词来,以词中所言,恐怕是在担忧边境胡人吧。”
蔡邕点了点头,“我儿聪慧,为父也是这么认为。”
“嘻嘻。”
蔡文姬轻笑一声,“可不是琰儿聪慧,是父亲今日有些奇怪而已。”
听蔡文姬分析:“父亲找琰儿恐怕不是为了讨论诗词吧。”
“那词中可是说着,“亲射虎,看董郎。”加上父亲方从董相国府邸来,这可是好猜到的。”
“父亲故与琰儿赌,竟将珍惜的柯亭笛都舍了出来,不父亲究竟有何事?”
蔡文姬一双明眸看着蔡邕,蔡邕脸色少有的露出尴尬之色,自己的女儿然聪颖,一就了事出有因。
这时蔡琰又分析:“父亲从董相国府来,又说了诗词,对董相国又是一顿赞赏。”
“时肯定是与董相国有关。”
“与相国有关,又与琰儿有关。”说这里,蔡琰顿了顿了,脸上露出羞色,“难是董相国要纳女儿。”
“这……”
“可是差着辈分呢。”
蔡邕见女儿将事猜测的八不离十,虽然结错了,不过当时自己不也是这样的吗。
唉,让女儿读这么多书也不是好事,还是坏事。
蔡邕摇了摇头,反驳:“琰儿这可猜错了。”
“董相国与为父一般年岁,为父岂能答应等事。”
蔡邕在自家女儿面前显得格外的大义凛然。
蔡琰见蔡邕反驳,眼中带着诧异,自己竟然猜错了。
“那父亲……”
蔡邕笑:“是董相国不从哪听到你的,要你为义女。”
“为父这来询问一二。”
蔡琰听了父亲的话,心中一怔。
自己足不出户,哪有么外传,是自家人而已。
这董相国莫非会神仙方术,掐算卦?
蔡邕见女儿不说话,便询问:“不我儿以为如何?”
蔡琰眼色复杂的看着自己的父亲,轻声:“以父亲如今的况,女儿还有的选吗。”
蔡邕眼暗淡下来,看样子都是自己的错啊。
这时,房中忽然传来蔡琰的笑声,“嘻嘻,父亲毋庸担心,女儿是愿的。”
蔡琰眼珠一转,轻笑:“是义女而已,又不是过分的事。”
“而且若是董相国的如父亲所说,那女儿还能向那义父请诗词呢!”
蔡邕见女儿这么顽皮,无奈的摇了摇头。
“好,既然琰儿愿,那明日一早,你便随我去相国府见过董相国。”
蔡琰应:“一切听父亲大人排便是。”
蔡邕起身摆了摆,“今日乏了,琰儿也早点歇息,为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