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国都,东京开封府,皇城。
郭荣安排好寿州善后事宜,于四月中旬,再次返回大周中枢——东京处理政务。
显德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在李守节因连日阴雨,困居乌岭关外的时候,周光逊的奏报经枢密院呈到了郭荣案头。
郭荣将密奏文书仔细地读过两遍,内心很是吃惊,对于这个预测他接下来军事行动的昭义军衙内,太让他好奇了。
他起身背着手朝殿外走出,驻足在栏殿门外杆前,举目眺望,临近黄昏,飞鸟的归巢,郭荣心情大为开阔。
“设使大周多几个李守节,朕也不必如此事必亲为。”
此时的郭荣万分感慨,仅仅是这两个月,他就处理了不下四五个臣子,或弃市、或流配、或免职,执法刚烈,为的就是整顿吏治,下猛药,去沉疴。
但是即使如此,当下大周的吏治依旧难以让人满意。
郭荣年近四十,常年累月地处理国家军政事务,把这个正当壮年的汉子
郭荣朝着随侍的内侍说道:“你去政事堂那里看看有没有潞州的报捷文书压着,尽快呈上来。如果是还没有送到政事堂,明日再安排人去昭义军驻京的进奏官那里看看。”
“是。”
对于这个未来可能成为他连襟的青年,郭荣是越发想要着急见到他。对于先南还是先北的问题,此人的观点倒是和他不谋而合。
“文伯主张先取江南,再平蜀中,尽取南方的殷富,以富国扬兵。若是此人前来,也不知道能不能说服王文伯。”
郭荣越发觉得这个能和他心意相通的臣子,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恨不得立刻唤他来东京朝见。
思及此处,郭荣对着身后侍从说道:“今日去柴贵妃处休憩”
浮山县与乌岭中段山谷里,李守节暂时稳定了心神,他看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的刘继忠,笑着说道:“刘衙校,怎么来我帐里食暮食。”
听到李守节的问话,刘继忠一改脸上的丧气,笑着回道:“衙内,平时和我等来往得少。今后,若是衙内想建功立业,和我等亲卫还是少不了接触,我等不妨就此亲近亲近。”
李守节看着另一侧的吃饱喝足直打嗝的盗马贼,也不揭穿刘继忠的言不由衷,笑着骂了他两句。
李守节放下碗筷,盯着盗马贼问道:“怎么样,饭菜可还合你的胃口?”
侯霸荣沉吟片刻,最后还是决定顺着这个当官的来,于是回道:“这位衙内,你莫不是想招安俺,替你卖命。”
李守节抬手止住了刘继忠,继续说道:“不错,我看你有几分功夫,卖于我可好?”
侯霸荣倒也没想到李守节居然如此直接地回答他,连戏文里说得什么脱掉鞋履,眼泪哗啦都没有做出来。
一旁的刘继忠看侯霸荣迟疑不定,奴骂道:“你这厮,衙内许你前程,乖乖替衙内效命就是了。难不成当我昭义军是什么人都收的吗?”
侯霸荣没有理会刘继忠,他站起身来朝着李守节行了一礼:“李衙内,你若是为我能提供衣食住宿,我就把这八尺身卖与你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