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9章视察屯田(1 / 2)

朱聿鐭来山东的目的是什么?

是来“偶遇”郑成功的吗?

有这个意思,但这不是唯一的意思。

其实,郑鸿逵和郑成功说得那一番话,朱聿鐭虽然不是全知,但是朱聿鐭知道这个郑鸿逵没按好心。

然而,郑成功和董酉姑之间的对话,朱聿鐭是全部知道的。

所以,朱聿鐭在知道了郑成功从惊喜动身返京后,他也从北京出发,南下山东,在乐安州会一会郑成功。

朱聿鐭为什么不在北京等着朱聿鐭呢?

因为北京是大明王朝的京师,在京师这个庄严的地方,不是什么话都可以说的。

并且,在京师和郑成功说话,其实也不太方便。

人多嘴杂嘛。

所以朱聿鐭就在乐安州等他。

当然,在乐安州“偶遇”郑成功只是朱聿鐭的一个目的,他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来检查屯田。

他要看看屯田到底进行得怎么样了。

前世的时候,朱聿鐭看过一些书籍中说到,一个新兴的王朝,只要做到了均田,那基本上就可以妥妥的保证这个王朝二百年的江山。

当将近二百年的时候,这个王朝再出现一个改革家,将已经高度集中的土地进行第二次均田,并且抑制豪强,那样的这个王朝最少还能在延续一百年以上;相反,这个改革家如果被既得利益集团做掉,那么这个王朝距离行将就木,也就不会太远了。

朱聿鐭的的屯田就是一种均田,而且他希望从制度上保证土地不会再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他的办法就是天下土地皆为朝廷所有,严禁买卖。

分田只是救急,不能解决长久。

就算是没有土地兼并,小农经济也难以抵挡天灾的,尤其是遇到所谓的“小冰河期”,一家一户三五亩土地,怎么抵挡?

那就更别说是崇祯时期土地高度兼并,不灭亡是没有道理。

而屯田制的最大好处,一旦遇到了天灾,无论是旱灾、水灾还是蝗灾,遭灾区的所有百姓将会被组织起来,共同抗灾。

来了水灾就抗涝;来了旱灾就抗旱;来了蝗灾就一起吃蝗虫!

就算是粮食不足,也可以立刻转变为配给制救急,以保证绝大多数的人饿不死。同时还可以从没有遭灾或者是灾情较小的地方调配粮食过来。

只要没有巨大的贫富悬殊,没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算有那么几个提某不轨的人,他们也拉不起队伍来,就算拉起了退伍,想打土豪都没有地方打去。

历次改朝换代,造反者打得口号几乎是大同小异:均田免赋。

朱聿鐭在和郑成功长谈之后,董酉姑和郑经在郑成功亲兵亲将的护卫下,先回了北京,郑成功则留下来和朱聿鐭一起视察山东的屯田。

并且是微服私访式的视察。

陪同朱聿鐭一起视察的还有苏观生和田见秀。

朱聿鐭对于这一次微服私访式的视察给苏观生和田见秀打过招呼了,任何人不得泄露他的行踪,更不得对他要去的地方做实现的安排,他要看看,屯田制到底能不能让所有的百姓都吃得饱,穿得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