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
就在这时,一名兵士上前来,跪在松平信纲的面前,满脸惶恐的道:“大人,我军的背后出现了大批的明国战舰!”
松平信纲一听这话,大吃一惊,急忙亲自爬上桅杆,用千里镜看去,在海天相交之处,一条黑色的长线,隐隐约约看见有几面很小很小,看不见字的旗帜在飘扬。
显然,松平信纲准备伏击,却没有伏击到的明军舰队主力到了。
松平信纲急忙下令,板仓重昌和加藤黑虎继续围攻澎湖主岛,其他战舰全部调头,准备迎战明军主力舰队。
不错,张煌言指挥着着施琅率领的第一舰队,张名振率领的第三舰队和郑鸿逵率领第四舰队虽然姗姗来迟,却终于抵达了战场。
张煌言令旗指挥,张名振和郑鸿逵率领麾下战船,快速前进,从东面包抄;施琅率领第一舰队从正面突击。
现在的问题是南风未息,方才倭军攻打澎湖列岛的时候,明军是处在上风,而如今是倭军处在上风。
但是无论是上风,还是下风。
施琅的第一舰队和倭国精锐的海军,终于厮杀到了一起。
海面上炮火连天,明军因为赶路而疲惫不堪,倭军因为鏖战也是疲惫不堪,明军战舰总数四百余艘,倭军战舰总数三百出头。
明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倭军的海战技能略占上风。
可谓势均力敌。
明军虽然有过收复台湾和荷兰人海战的经验,但是比起以海为生的倭寇而言,确实要弱些,这是毋庸讳言的。
明军和倭军都采用单纵列队,各舰守卫相接,用一侧的舷炮射击。
倭军的火炮是西班牙购买的,而明军的火炮也是从荷兰缴获和从西班牙购买了一批。
这样以来,落海的士兵、被炸飞的旗帜和断桅,铺满了海面。
这时,已经抄到倭军背后的张名振、郑鸿逵又犹如两条巨大的鲸鱼一般,郑鸿逵配合施琅包夹松平信纲;张名振从背后追击。
面对这样的被动局面,松平信纲应该下令舰队结成圆阵防守。
因为受到作战海域狭小的限制,明军就算围攻倭军,一次能投入作战的战船也不会太多,而倭军可以可以发挥最大的火力优势,并且圆阵的中间是舰队主力,战伤一艘,可以马上由另一艘补上。
就是一只海王八一样,让你的对手咬不动你。
但是,松平信纲不敢这样部署。
因为他知道,一旦他的舰队停下来,被明军围住,明军是绝对不会放自己走脱的,那样的话前沿日久,自己会被明军活活的困死在这***的海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