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楷道:“说来这个王琳也是个悲惨的人物。他出生军人之家,天性爱好武勇,又深得民心,并且在平定侯景之乱中立有大功,并且和梁元帝萧绎从小一起长大,可是梁元帝不信任他。梁元帝在江陵登基,却将他远放岭南。”
曹志建问道:“何大人,这在下就不理解,既然他王琳和梁元帝一起长大,梁元帝为什么不信任他呢?”
周应期道:“八个字:爱好武勇,深得民心。”
朱聿鐭问道:“最后这个梁元帝应该没有好下场吧?”
周应期道:“确实如此,国破家亡。”
何楷接着道:“后来江陵受到围攻,梁元帝急召王琳入援,王琳领军北援,刚到湖南长沙,江陵城便被敌军攻破了。王琳没有办法,只得留在长沙。此时的王琳占据长沙,处在西魏、北齐和南陈三大势力之间,可谓举足轻重。”
田见秀沉吟道:“这样说来,这个王琳的处境和此时的郑成功确有几分相像。”
何楷道:“因为陈霸先篡夺了萧梁的江山,为了复兴萧梁,他不得不和萧梁的死敌北齐联合。但是北齐两次出动大军攻打南陈,他都按兵不动,坐失战机;当北齐失去了讨伐南陈的实力和信心以后,他又主动进攻南陈。第一次东征,进军相当顺利,擒获了南陈的数员大将,但是他又突然撤军,半途而废;第二次东征,又未能尽力联合反陈势力,以致孤军深入,轻敌冒进,最终全军覆没,他自己不得不去投奔北齐。北齐让他镇守寿阳,当陈军杀来的时候,北齐的军马距离他只有三十里,却按兵不动,最终落得个身没九泉之下,头飞千里之外的下场。”
朱聿鐭听了王琳的故事,微微摇头道:“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袁宗第叫道:“朝秦暮楚,定然没有好下场。”
田见秀问道:“依何大人之见,王琳应当如何用兵才好?”
何楷道:“他应当立足于湖南,尊奉梁元帝的幼子为帝,团结内部,安定民心,利用陈霸先称帝之机团结萧梁宗室和被陈霸先偷袭杀害的王僧辩的余部,同仇敌忾;同时利用西魏和北齐的对峙,稳定自己的后方,全力孤立陈霸先,沿江而进,稳扎稳打。只有这样他才有攻取建康,推翻南陈,中兴萧梁之可能。”
朱聿鐭道:“好,就派使者把这篇文章给郑成功看。同时,先生也把刚刚的这番议论也写在后面,何去何从,由他郑成功自己选择。”
苏观生道:“对,他不想落得个王琳下场,现在就应该出兵攻打漳州和泉州,以分建虏之势。”
何楷道:“卑职遵命。”
朱聿鐭问道:“那谁将这封书信送到郑功成的大营中去呢?”
袁宗第道:“当然是何大人最好。”
何楷咬牙切齿道:“在下与郑芝龙有不共戴天之仇!”
“哦?”袁宗第问道:“什么仇能不共戴天?”
何楷缄口不言。
周应期是知道何楷和郑芝龙有什么仇恨的。当初何楷在福州与郑芝龙不和,在返回故里的路上被郑芝龙派的人割去了一只耳朵。这也正是闷热的夏天,何楷总是戴着一顶帽子的原因。于是周应期道:“殿下,当初在福州的之时,郑芝龙最是仇恨何大人,派何大人去郑成功的大营,确实不合适。”
朱聿鐭问道:“那谁去?”
“卑职去吧。”
众人循声看去,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东阁大学士如今充任忠顺营长史的苏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