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笑着道:“鸿基兄言重了,我对你真是没有任何要求,只求你能一路平安到宁夏,将来也能一帆风顺!”
李鸿基见李丹如此大方,也不多说什么。
李鸿基拎起燧发枪,揣好元宝,笑了笑道:“总之,李公子放心,李鸿基不会忘了今日的恩情!在下赶路要紧,先行告辞!”
“也好!祝你们一路顺风!”李丹拱拱手与他们辞别。
……
李丹压根就不在乎李鸿基将来的报答会如何,李丹的用意,这把燧发枪只是在李自成手里,能否和自己手里一样,也能成为一个种子,将来能够拉出一支强悍的大军来。
然后看李自成能否加快战争的进程,无论如何,大明早一点灭亡,就能早一天恢复秩序。
到时候,李丹接手也能更快一点。
这……只能看天命了。
……
两天后,李丹的车队回到榆林城内,然后他又在城内宴请杨肇基、贺虎臣、尤世禄等延绥府的一些官员。
无论如何,他们没有给李丹设置更多的障碍,也算是配合了李丹的移民大业。
当然,对于杨肇基一开始担心的白莲教传教之事,他发现也是白担心,李丹压根就没这个心思。
而且李丹带走的流民越多,榆林周边倒是流民越少,反而对他们是无限的好处。
双方都有好处,自然酒场上很是高兴,大家把酒言欢,喝的十分尽兴。
榆林城内对于李丹也变的友好起来,从总兵,副总兵,甚至副将、参将等都给李丹喝酒,一时间,李丹都快被当成大明榆林城内守军的一份子了。
关系融洽至少办事方便,李丹更重要的是让他的移民大计不要受到无谓的干扰。
移民是产业的关键,产业又是他自力更生的关键。
一环扣着一环,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也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不过,移民这一步算走的不错,还结识了一个也许是李自成的年轻人,这也是不小的收获了。
下一步,当然就要在产业上下大力气了。
榆林城这边算是安顿好,然后跟各位将军告辞,李丹带着队伍先到鄂尔多斯部视察过露天煤炭的开采已经有人开始在办,有了那些流民的加入,一切都很顺利。
李丹很是满意,这才放心过了黄河,直奔萨日朗所在的归化城而去。
……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