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居然想到了黄盐岛,在这个年代,是真的不容易。
黄盐岛是中沙群岛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内,唯一露出海面的岛屿。
礁盘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环礁面积约20平方公里,泻湖面积约130平方公里,环礁水浅,泻湖广大,是南海建岛条件最好的岛礁之一。
尤其是北端有一块面积很大的浅礁,面积约12平方公里,水深0.5-5米,很容易就可以填出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陆地。
最关键的就是,这儿不受海浪冲击,适合兴建垃圾处理基地、城镇和农庄。
英国的海峡群岛完全位于法国海岸附近,最近的不到12海里。
法国一些岛屿横跨大西洋位于加拿大海岸附近,一些位于太平洋岛国附近。
既然,马东援已经提出了这个方案,那就必须做好应对准备了。
填海造地那是必须的,但关键是速度要快。
填海造陆,离不开高科技挖泥船的参与。
这个不难解决,改造一艘便是。
姜大邺刚好还剩下一个物理科技选项放在系统里,还没来得及选择。
造好陆地,就要马上建房子。
这个问题也不大。
半年前,有一个家伙提交的论文就很有建设性。
他的理论就是,用看似不规则的方块状物体两两相嵌制造房子。
根本就不用水泥,只要人手足够,一夜之间就可以把一栋大楼建好。
先用计算机模拟所要建造的房子,然后等比例的计算出所需的材料,最后根据计算机给出的结果制造不规则“方块”,或建房材料。
简单的来说,就是“3D打印建材”。
说干就干,姜大邺立刻从科技选项界面点取了“挖泥船”这个选项。
从设计图纸上看,这是挖泥船采用的是三舰体设计。
这相当于三艘军舰合在一起,整个舰体非常宽敞,在海面上相当平稳。
姜大邺给这是挖泥船命名为“精卫号”,意韵非常明显。
精卫号两边的船体尾部各有一个狭长的航空涡扇发动机,平常的时候可以作为辅助动力,加速船舶行驶。
挖泥作业的时候,可以在发动机后加装一个输气管道连接到泥泵输送管道。
如果加装鲲鹏二号涡扇发动机,泥泵输送功率的总功率就达到了2*28200=56400千瓦,为世界最高功率配置。
在涡扇发动机周围建立的发电机组,每小时可以发电30000千瓦时,以此来驱动四台大功率挖泥搅刀。
每台绞刀额定功率7500千瓦,根据地质条件,配置通用、粘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种不同类型的绞刀,可以开挖单侧抗压强度70兆帕以内的岩石。
精卫号每小时设计挖泥36000立方米,其远程输送能力21000米,为世界之最。
精卫号采用了当前国际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自动挖泥、监控及无人操控,将极大提高作业效率,
挖泥船最重要的两项工作部件是挖泥绞刀和泥泵输送装置,都采用了当今最奢侈的碳钛合金打造。
不仅工作效率极高,耐用度也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准。
按照黄盐岛的面积和泻湖大小计算。
填岛约需砂石一亿二千万方,需挖十二平方千米泻湖平均抽砂10米造深水港。
精卫号填完整个岛屿要大概140天。
但如果说,初期只需要简单的占有立足之地,那就非常简单了。
只要一天一夜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