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崇祯皇帝则是往九门口方向跑。
不去援助他们的大明皇帝,就这样回山海关了?
九门口方向,是险峻的山岭地带。
洪承畴心中咯噔一声,转头大叫道。
“传令兵,速去找摄政王,传我口信:明军有诈,逢山莫进!”
传令兵应诺,掉头拍马飞驰。
传令兵身着轻皮甲,也不拿重武器,轻装快马,保证速度。
洪承畴眼看也追不上明军骑兵,硬追过去,若是进入山海关火炮射程,还得遭受损失。
他赶上阿济格道:“八王,别追了,需火速增援摄政王!”
他知道,派出的传令兵,根本来不及追上多尔衮。
阿济格也是多尔衮的弟弟,身经百战,但缺少智慧,性格粗暴。
而洪承畴拥有敏锐的战争嗅觉,闻到了机谋的味道。
清军最喜欢围点打援。
道理很简单,无非是围住一个城池,在明援军必经之路设置伏兵,诱敌深入后,出其不意发动攻势。
伏兵选择战场,养精蓄锐,深入的明军行军劳顿,再加兵源以及战争方式上的先天优势,又是他们最擅长的野战。
大明文官带领的军队,往往一触即溃,清军能以最小代价,取得胜利。
今夜,明军不是围点打援,却也有诱敌深入,打伏击的味道。
而且是大明皇帝自己跑出来当诱饵,还是带走多铎头颅,挑起极大怒火的诱饵。
对此,追了一段时间的多尔衮,稍稍冷静后也有感觉。
但这诱饵的诱惑实在太大。
他极不甘心放弃。
哪怕只有一线渺茫机会。
也仗着他统帅的两旗精锐兵强马壮,百战百胜。
所以明知可能有诈,也咬着不放。
此时多尔衮已经追到一处山岭。
轰!轰!轰!
炮声骤然响起,天崩地裂。
同时强弩、火箭、火铳等如雨覆盖下来,清军倒下几十个,死伤不算多。
清军精骑大多身披三层护甲,除了炮弹,或者击中薄弱点,否则很难毙命,最多受伤。
而这一刻,震天喊杀声中,李自成、李过率两万老营精锐与四万关宁铁骑,分别从坡上冲击下来,一路正面冲杀,一路截断后路。
“多尔衮,来战吧。”
崇祯此刻调转马头,挥动方天画戟,直取多尔衮。
十八黑骑身影从阴影中窜出,紧跟在崇祯身后。
平日里空洞的眼睛里,觑见鞑子后,顿时闪亮嗜血厉芒。
他们把存在的意义,铸刻为汉家国门的守护者。
他们本就生长与这燕云一带,最见不得异族铁蹄入侵。
面对异族,他们格外兴奋,杀意滔天。
他们随着汉家天子,如利刃般刺进清军前队。
利刃尖端的崇祯,侧身避过一根斜斜标来的铁枪,手中方天画戟递出,犹如毒蛇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