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再像又如何,那一对怕是到死,都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女儿。
兰姑姑早就备好珍珠、丝络和松香粉,配了少许艾叶,调制成长安王喜欢的松香,苏晴用了一天的时间,一只漂亮的香囊就成了,在沿口打了丝绦、珍珠。
萱姑姑捧着香囊,“这是蜀绣?”
“是,李家给李小姐请了精通刺绣的绣娘教了半年,她未学会,倒是我学了七成。以前还想待学好了,赎身回家,许能靠着刺绣赚些银钱贴补家用。”
前世的她,确实这样想的,一面拼命读书识字,怕今后得嫁丁大平,让他没了面子,只要别人学的,她都会认真地学。
李太太让李翠芳学女红,家里花了六十两银子请绣娘教蜀绣,可李翠芳根本不想学,她是二等粗使丫头,只能偷偷地学,每次尽量站在旁边听,可就算这样,也受到杏儿、桃儿的刁难,每次绣娘教时,她们就赶她走得远远的。
后来,她用自己的一只银镯子讨好绣娘,绣娘才在私下教了她两回,“我只教你这些要诀,针法,你能学多少便多少罢,端看你的悟性了。”
绣娘讲的要诀很快,几乎是将教李翠芳半年的内容融成两次全讲给她听,绣娘不知道她记忆好,回去后又下了苦工夫。
桃儿、杏儿两个的针线都学得好,比她还好,绣娘教李翠芳时,她们亦在学,其间最好的便是杏儿,至少习得了八分,绣出的花鸟很有灵性。
桃儿嘴上厉害,在心灵手巧上,真是不及杏儿。
苏晴说到学女红的往事,讲了自己贿赂蜀绣绣娘的事,言辞之间敬重那位绣娘,就她给的那只银镯子,真是不值什么钱,最多也就一两二钱银子,可绣娘用心教了,将要诀与十二种针法技艺讲给她。拢共教两回,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时辰,但就是那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却让她学得了刺绣。
苏氏心头一酸,“晴儿想学,宫里有最好的刺绣师傅。”
“娘,我要考太学甲班,哥哥说东宫的莲良娣诗词文章最好,芸香姑姑算学厉害,我想与她们学。女红会些就好,不一定要与顶尖刺绣比。以前我在民间,得学民间女子的技艺,针线、厨艺。现在我是皇家郡主,得有与身份相配的才德,更得拥有与之相匹的气度与言行,我不能丢了娘的脸面,只要我努力,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家女儿。”
苏氏想教给女儿的正是这些,但有些话她却不能说得太直白,她怕伤了女儿。
女儿丢失,亦有她的责任。
当时,她怀着身孕,早知腹中是一个男胎,想舍了苏晴为儿子图谋往后,也是为了哄独孤氏欢心。只未想到,儿子没保住,苏晴亦丢了。
苏晴是否平安,她没那么在乎。
咕咕——
传来一阵鸽子的声音。
苏晴探出脑袋,空中出现一白一灰的鸽子,她伸出手来,灰灰落到手中,雪球亦落到她的胳膊上,“娘,兰姑姑,灰灰找到雪球,灰灰也会找回家的路了。”
苏晴收回胳膊。
宇文晏看着一对鸽子,鸽子认妹妹为主,能根据车队再寻回来。
兰姑姑取出一只小布包,从里头抓了核桃碎。
两只鸽子放在车内的小案上,俯首啄食。
苏晴看到雪球脚环上的纸筒,抬手取出,展开纸筒,却是三张,似这三天的内容,一张是说“小友只是他的小友,关男女,都是吾认定的小友,与小友结识颇是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