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还说,母亲可携三弟李青柏一同回家乡,父亲在两个嫡子里,选了李青松,只因长子更有读书天赋,他要大力培养长子。
就连她的婚事、她未来的嫁妆,父亲言下之意也要交给小太太武氏。
武氏过门要掌管仁和县后宅大小事务,当家作主。母亲只需安心收拾行李,只待过完年节就回家乡。
父亲说了,若她听话,就在他的任上静待出阁,若是不听,就随谭氏、李青柏一起回家乡。
李青松想留下李青柏,但父亲拒绝了,原因是李青柏不满父亲迎娶新人过门。
她看不上牛长南,她想嫁龙子凤孙,当今天下最优秀的男儿,而这些人,都聚在京城,聚在宫中太学。
苏晴道:“兰姑姑出去与她说,我曾说过,昨日种种昨日逝,今后种种今日生,她的赔礼道歉我知道了,请她不必再纠缠。她奉父母之命,与一位才子订亲,我祝她夫妇和睦,百年好合。”她唤了声“萱姑姑”,“从我钱匣子里取二十两银子,她从蜀地来陈留,就为了一个赔礼,这是我赠她的路资,她早日回蜀地仁和县,莫让父母担心。”
兰姑姑接了一包银子,来到大门外,看到李翠芳,道:“李小姐,我们郡主说,‘昨日种种昨日逝,今后种种今日生’,在她离开仁和县之后,她不忘自己身份。你的赔礼道歉她知道了。”
李翠芳忙道:“她原谅我了吗?”
杏儿心事重重:小姐的胆儿太大了,一听说老爷要娶利州武小姐为平妻,十月初六就要娶人过门,太太都未说话,可小姐就与老爷大吵,还被老爷下令关进杂房,不许给她饭菜吃。
关了三天后,小姐嘴上服软,却在休养两日后,带着她连夜收拾细软逃出仁和县,一路上直说往京城。
若是嫡郡主收下她们还好,万一不收,她们都不知道何处寻得退路。
兰姑姑道:“郡主听说,你奉父母之命与一位才订亲,她诚心祝你夫妇和睦,百年好合。”
她真的知道了,晓得李翠芳与一个下九流的狱头之子订亲之事。
这是她李翠芳此生最大的耻辱,她怎么能嫁这样的人,她不甘心,既然上苍不给她良缘,她自己谋划。
周倩儿不就是哄得苏晴高兴,让苏晴许诺选她做陪读么,她也可以的,她比周倩儿认识苏晴更早,亦比周倩儿更了解苏晴。
兰姑姑捧着一包银子,“郡主让我送来路资,李小姐带着丫头还是早日回家,你这次出来是悄悄儿的吧?莫让家人太担心。”
李翠芳不要银子,她要去京城,她要做苏晴的陪读,她要借着这一根枝,爬上高枝儿,她一声高呼:“嫡郡主,你还是不肯原谅我对不对?我是诚心赔礼道歉,我真是诚心的啊……”
她不能接银子,一旦接了,就得回家。
这二十多天,她风餐露宿,不敢生病,就是为了追上嫡郡主的步伐,见到她,留在她的身边,大不了,她往后捧着她,只要能主她攀高枝,让她做什么都可以。
人群里,有人混入其中,时不时注意着外头,还以为没有机会下手,一旦嫡郡主出来,这机会自然就来了。
李翠芳重新跪下,“嫡郡主,我知道了。古人云,知就改,善莫大焉。臣女没有别的所求,只求当面与郡主赔罪。”
城中的百姓听说故事里、话本子里的人出现了,李小姐跪在驿馆外头不走,说要赔罪,就连李小姐身边的杏儿也出现了。
有瞧热闹的,有好事的,皆往这一边云聚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