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慕梓慢条斯理地吃着早餐。
窗外传来清脆的鸟鸣,晨曦悄然照进餐厅。
“陛下,今天的简报到了。”秘书女官走了进来,恭敬地屈膝行礼。
“念吧。”慕梓拿着餐具,轻轻切开一块土豆。
“是的陛下。”秘书女官垂首道。
帝国中央银行行长生了重病,因此辞去职务。
内阁正在搜集资料,准备拟定候选人名单。
巴伐利亚银行债务违约,为了应对危机,他们四处贷款求援,希望得到应急资金。
“其他国家有什么想法吗?”慕梓放下餐具,轻声问道。
她很清楚其中的问题,情况绝不是这么简单。
巴伐利亚银行规模庞大,一旦出现问题,那就不是‘债务违约’这么简单了。
“根据已知的情况,大家拒绝伸出援手。”秘书女官说道。
普鲁士邮报用词最犀利:巴伐利亚坏了规矩,破坏了以往的交易规则。
内线交易、回扣贿赂只是冰山一角。
“好吧,祝他们好运吧。”慕梓微微摇头。
“陛下,他们有好运也没用。”秘书女官微微凝眉,淡抿着唇瓣。
从数学角度看,当投资利率达到11%的时候,对方很可能付不起利息。
为了避免坏账,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项目卖给别人,这样自己就没风险了。
然而问题就在这,总有人最后一个接盘。
就像击鼓传花,最后一定会落在某人手里,然后炸了。
“巴伐利亚找我们了吗?”慕梓好奇问道。
她侧身看向秘书女官,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找了,但没用,因为央行行长辞职了,没人处理这事。”秘书女官解释道。
由此来看,行长很有眼光,辞职时间十分精妙。
这样一来,帝国银行就有了正当理由,完美避开了这个旋涡。
金融行业有两个规矩,如果能力差,那就得保持诚实。
如果想耍滑头,那就得有极强的能力。
否则爆雷之后,没人会伸出援手。
“巴伐利亚疯了吗?11%的利率。”慕梓微微失神,真是一个经典的反面教材。
哪怕存银行、买国债,每年利率也不会高于6%,风险伴随着收益。
如此高的利率,不出问题就怪了。
“陛下,确切地说,应该是16%的利率,他们是最后接盘的。”秘书女官小声提醒道。
“好吧,通知内阁,让他们不要掺和这件事。”慕梓微微凝眉,严肃地说道。
看样子,巴伐利亚银行不太好,既不诚实,也不聪明。
“是的陛下。”秘书女官刚要离开,又好奇道,“陛下,所以理想的金融机构,既诚实又聪明?”
“嗯,如果你遇到了,记得和我说一声。”慕梓淡淡道。
下午的时候,心理老师站在黑板前,认真写下‘心理健康讲座’。
他现在紧张地要命,后背已经沁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