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丰,既然你也是这么因为的,能否与我联名上奏,让皇帝改变初衷可好?”</p>
赵和正好原来就反对征收辽饷,当时也劝过杨涟上奏,但杨涟老油条那能当这个出头鸟,所以这件事就搁置下来。现在听太子竟然想与自己联名,赵和大喜道:“太好了!臣原本想说服杨涟杨大人一同上奏,可是杨大人胆小怕事,不肯答应臣!现在太子有这个想法正好,咱们就写一份奏折让皇帝知道辽饷实在是弊大于利!”</p>
太子与赵和二人一拍即合,就在这书房中写完了一封奏折,赵和不通笔墨,太子学问也不高,这一份奏折写的四六不通,不过好在该表达的都表达出来了,只要交给皇帝看就算大功告成。</p>
太子以为自己办成了一件大事,心中十分高兴,将奏折收好后问道:“谷丰,刚才你在李大人屋中干了什么?我怎么听到李大人好像在训斥你。”</p>
赵和听太子问起,探口气说道:“殿下,臣原以为到了户部就可以投入工作,可是没想到碰到一个上级打压,无缘无故不准臣报到,臣找到了李大人想出首告发贵州司掌司梁经礼,但那知道李大人与梁经礼沆瀣一气,不仅不帮助臣,还大声斥责臣做错了!”</p>
太子一听也感觉十分为难,他来户部是观政,只是负责学习观摩,对户部的日常工作没有发言权,现在看到赵和受了挫折,太子感觉应该帮助这个新朋友做点什么,要不岂不对不起朋友?</p>
“谷丰,要不这样,我跟着你去见见这个梁经礼,看看能不能为你说情!”</p>
赵和一听很好,点头说道:“那臣就多谢太子了!”</p>
赵和带着太子来到前院贵州司,太子来了非同小可,梁经礼赶紧放下手头的事情,带着贵州司下属大小官员出门迎接。</p>
太子看到梁经礼笑道:“梁大人,我来户部观政,原本不应该对部中事务指手画脚,但赵谷丰与我有些交情,听说他有些事情做的不对被梁大人训斥,能不能看在我的面子上饶他一回?”</p>
太子说话了,这个面子当然要给,梁经礼笑道:“殿下这么说臣当然遵从!”</p>
梁经礼看向太子身后的赵和,笑道:“谷丰原本就没什么大错,现在既然太子说话,谷丰你将公文拿来!”</p>
赵和赶紧将调转公文拿了出来交给梁经礼,梁经礼从书桌上拿起笔签上自己的名字,赵和这才算是正式报到。</p>
太子看到事情解决,笑道:“既然如此我就不打搅梁大人了!”太子说完起身离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