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四瞪了自己侄女一眼,然后歉意的说道:“赵大人,这是我大哥的女儿胡杏儿,当年我大哥死在锦衣卫的诏狱,嫂子就改嫁了,只剩了这么一个侄女!因为家中穷,所以没什么教养,让大人见笑了!”</p>
赵和挥挥手表示不介意,然后他伸手从怀中掏出几块麦芽糖,对小乞丐胡杏儿说道:“我这里有几块糖,你拿着吃吧!”</p>
这些糖是赵和前几天去庙会随手买的,虽然在赵和看来不值多少钱,但在胡老四眼中可不简单。中国古代甜食那是只有贵族才能吃得起的东西,就算明代开始在海南福建一带已经开始种植甘蔗,但糖的价格一直都是价比黄金。不要说胡老四这种窑工,就算北都城里那些中产阶级都不一定能买得起。</p>
赵和买的这些麦芽糖不是福建出产的蔗糖,而是小贩用麦芽熬制而成,虽然甜度远远不及蔗糖,但这价格也不便宜。</p>
胡老四知道这糖很贵的,看到自己的侄女要伸手去接,赶紧拦住侄女说道:“大人这可使不得,糖这么贵重,万万不可给小孩子吃!”</p>
赵和哈哈一笑,将手中的几块糖交给胡杏儿,然后说道:“老四,咱们赚钱不就是想让家人子女生活的好些吗?本官保证,只要你们以后跟着本官,不要说这种不甜的麦芽糖,就是那种雪白的白糖,咱们也能吃得起!”</p>
胡杏儿高兴的从赵和手中接过了麦芽糖,开始吃了起来,而赵和却看着胡杏儿有些发呆。当然不是赵和看上了这个小乞丐,而是赵和发现自己又找到一条财路。</p>
赵和在后世是北方人,像他这种出生在小县城的八零后,小时候是没有什么零食的,不过赵和的母亲会做一种当地的小吃,这就是龙须酥。其实龙须酥在中国历史悠久,汉代的时候就有人开始做这种小吃。这种小吃的本质就是麦芽糖,先用小麦发芽切碎,然后与蒸熟的糯米搅拌发酵,赵和记得十个小时后将糯米的汁水压榨出来,这就是最基本的麦芽糖。</p>
赵和当时记得母亲说过,现在生活好了,麦芽糖都用糯米做了,以前条件困难的时候,都是用玉米面代替糯米。现在赵和已经发现了玉米这种作物,并且还很不值钱,是不是自己可以利用玉米来制作白糖呢?</p>
其实后世的白糖大部分都是玉米制成的,可是那种规模制造要有完善的化工体系上才行,像明代这种手工作坊,在加上赵和这个二五眼高中级别的化工知识,根本是做不出来白糖的。不过赵和虽然想的有些异想天开,但是用玉米面制作麦芽糖却是可行的,清代玉米普遍种植后,就有用玉米来制作麦芽糖的,所以赵和所想完全是可行的。</p>
宋献策看到赵和望着人家侄女发呆,还以为自己这位东家色心犯了,胡杏儿这小丫头骨瘦如柴,一看就没什么手感,东家怎能看上她?宋献策看到胡老四面上有些不好看,毕竟你一个大男人看着人家侄女发呆,实在不礼貌,没办法宋献策只好在边上捅了赵和一下,然后提醒道:“东家,您是不是有话与兄弟们说?”</p>
被宋献策提醒后,赵和才反应过来,目前赚钱是次要的,主要是收拢这些窑工加入天地会,毕竟不管什么赚钱手段都需要人手不是。</p>
赵和咳舒一声,说道:“诸位,上午本官都与老四说了,你们都是四肢健全的壮劳力,每日劳作不修,为什么最后还吃不饱饭?家人甚至都要被饿死?姐妹女儿还要去出卖身体?而那些窑主工头不用干活,却每日都能吃香喝辣,小老婆找上五六个,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