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时的事,李恽不太想参与,人虽然跟了自己很多年,但是说实在的,最后的背叛让自己很是心伤。而且到现在来说,他也只能算是李二的人,你自己出了问题,找你自己的老大去,李恽认为自己没必要去参合。
因此对于李二的发言,李恽半点表示都没有,只有边上的两个宰相起来应了一声。
对于李恽的反应李二还是有些不满的,但是却没什么办法,只好按下这事,继续说余下的事,就是崔家的事。
崔家现在在大量的从李恽家里拉货走,也就是之前李二看不上的那些羊毛织品。虽然刚开始的时候程娇还遮掩一下,但是后来崔安在吐蕃乃至是党项一带把生意做开了,这玩意很是供不应求,对货物的需要也就更大了,程娇也就不再遮掩了,反正李恽的大人也看不上,索性敞开了卖。
不得不说,无论是李恽家里还是崔家,在这一项上都是吃的满嘴流油的。程娇本来也都在打算重开纺织作坊了,还准备和李恽聊一下后就开始弄了,结果却是应为自己生产耽搁了。
但是这么大利好的事,自然是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的,何况李二的眼睛还那么多那么毒,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个大概,甚至就是崔安在吐蕃那边的情况李二都知道了不少。听完探子回报的李二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珠子给抠出来,当场怎么就没看上这个东西呢,难道是自己当皇帝久了就脱离了民间了吗,连这种判断都会出错。
就在李二准备着找李恽好好的聊一下的时候,另外一件事却是再次浮出了水面,那就是李恽家的香料生意。
这玩意现在王有才和王有仁在管着,但是兄弟二人却都是做事十分老道的,把事情藏匿的还算是不错,大部分的香料船只都是和家里的酒水糖霜这些在混装,而且永远是把香料给藏在里面的。别忘了安州那边李恽的作坊也是还在开工的,这就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而且除了长安之外,现在家里的这些香料也开始在大量往其他地方贩卖了,并不经过长安。就算是到达长安也不经过家里的商会了,王有才在李恽原来创立的仁义商会之下又重新起了一家,为的就是分散注意力。
本来这已经做的够隐蔽了,但还是给漏了。而之所以漏出来,还是因为家里钱太多了造成的。
这个时代结算一般都是以开元通宝为主,这是朝廷发行的,市面上流通的唯一一种货币。但是王有才为了存储方便,一般都会按照李恽之前要求的那样给换成金或者是银,这样方便存储些,毕竟同等价值的铜钱要占用更大的存储空间,而且是大很多。
以往王有才兑换这些都是通过一些往来的外商进行,胡商乃至北地甚至是倭国那边的商人都有,他们到中原来做生意,带铜钱是不怎么方便的,因此带的金银这些更多一些,到了之后再兑换就好。王有才之前就一直都是找他们兑换的,而且跟他们可以做到等价交换,甚至还能顺便跟他们做一点自家的生意。
本来这种方式一直都进行的十分顺利,这些商人也很乐意找王有才,甚至还有几个商人因为李恽家的货物硬扎而转头专门做李恽家的生意了。
但是夜路走多了就难免遇上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