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多的人马比李恽想象的要来的快的多。
李恽接应九一时就跟来了一部分前锋军,但是人数不多,五六百人的样子。进了城之后的李恽还在想是不是等天黑了去摸一下对方的营帐,结果还没等到天黑呢,对方的后续部队就跟着陆续的到了,人数也越来越多,从天黑到三更天,外面的动静就没停过,不断的有人在加入,整个营地也是整晚都灯火通明,偷袭自然也就失去了条件。
第二天一大早,这帮子玩意就开始往瓮城前集结。李恽站在前面看了一会之后吩咐道:“诸君德、焦庆海,今天的进攻你们来防,我在后面看着,随时给你们支援。”
倒不是李恽遇事躲避,而是他也想看看这里以前的仗到底是怎么打的,同时也需要对吐蕃军的实力有一个判断。之前的时候李恽就只跟安州那边的蛮子们打过仗,但是这些蛮子实力不强,还不如李恽遇上的那些海盗呢,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参考性。
而到了这边之后,李恽也只是在晚上的时候用火炮偷袭过这些吐蕃兵,并没有实际的交过手,这种属于超维打击了,也没有参考性。因此李恽只能是先观察一下再说,贸然出手容易被动。
吐蕃军来的全是骑兵,这要是放到了旷野上的话,战力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这里是城池,打的也是攻城战,这就不是他们的强项了。蚁附攻城是最原始的攻城手段,李恽自认为这一辈子都不会用这样的手段去攻城的,但是吐蕃人却是没得选,一上来就选用了这种方式开始了攻击。
而且吐蕃人的攻城器械也看的李恽直摇头。
什么冲车云梯之类是完全没有的,就一把长梯子架着就嗷嗷往上冲,精神倒是十分可嘉;至于说压制城头人员的投石车以及强弩这些也是完全没有的,当然了,弓弩还是有的,有大约近一千人的样子在往城头上射箭,以掩护这些攻城人员。只是弓箭的威力一般,大部分射到城头的箭都已经不能破甲了。
这个时代的大唐府兵,虽然还没有高宗时期那么的壕,但是也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身甲胄了,这种程度的射箭就只能算是毛毛雨了。
诸君德和焦庆海的防守也很有章法,吐蕃军在往前冲的时候,并不下令射箭,而是放进射程里,攒到一定人数之后再开始射。而且就算是射杀也不是乱射,居然是三排轮射,就跟后世的火枪兵很像,这点倒是很出乎李恽的意料。
而就算是这些吐蕃军靠近了城墙,开始往上爬了,也还有滚木礌石等着的,只是可惜没有李恽十分想看到的金汁。
再一个就是,这个军城实在是小了点,没有护城河,这也使得吐蕃人的进攻顺畅了不少,能够在付出不大代价的情况下就能攻到城墙下。只是城墙没有那么好上,再是不畏死的人,也架不住上面的滚木礌石不住的砸。
就这样叮叮当当的打了大半天,其实进展并不大,就算是双方的伤亡也没有多大。
吐蕃那边的伤亡主要是来自上城墙时,弓箭的射击反倒是没有造成什么伤亡。吐蕃人虽然没有明光铠,但是皮甲还是有的,而且他们除了大部分人都有盾之外,攻击人员的前面还有一面巨盾的,这样一来城上的弓箭自然也就不能造成多大的伤害了。
反倒是蚁附攻城时伤亡会大很多,就算举着盾,也是难免会被砸中的,掉下去不死亦是重伤;而且因为向上爬时人员是分散的,侧面也就暴露出来了,给了城墙上的人射杀的机会,由此带来的伤亡自然也就增加了。
但就算是这样,其实打了大半天吐蕃那边的伤亡也不算大,李恽看了一下,撑死了也就不到三百人。而李恽这边,其实也就阵亡了不到十人,还都是和对方爬上城墙的人缠斗的时候阵亡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