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本小姐囊中羞涩,那些门下也是树倒猢狲散,杭州府的江湖,没钱没兄弟。”
“把这三个介绍一下吧?”张旭问。
“大牛、二牛、三牛,都是我曾经的门下,家住城外牛家庄,打架没输过。”沈若兰终是有些欣慰的介绍道。
“既然是沈大小姐找来的,就留下吧!”张旭干脆的应道。
“留下可以,不过价钱也是很贵的,每人每月二两银子。”沈若兰说。
“还真是不便宜,马青一个月也只有二两银子俸禄。”张旭调侃道。
“就是因为身价高,所以除了我没人用他们。”沈若兰回答。
“只要有本事,银子不成问题。”张旭大气的说。
“我看倒不如雇镖局的,那些镖师身手好,价格也公道。”顾春娘提出了新的建议。
“这主意不错,我走以后,你雇几个镖师来看守门户,最多三个月,我就可以从前线回来,花不了太多银子。”张旭附和道。
“他们三个怎么办?”沈若兰追问。
“如今本将军缺人手,但凡上门来的,照单全收。”张旭回答……
大明朝廷解决问题的速度是很慢的,直到王诚离开杭州一个月后,兵部和户部的公文才送到织造府。
两张公文,答复了张旭的要求,兵部同意张旭按照制度扩招士卒,可就近前往南京兵部造册登记,领取腰牌。
户部则通知张旭去杭州府衙门领取一千两银子,用来筹办此次南征的军饷。
张旭对于两份公文的答复并不是很满意,想想总比白使唤强一些,拿着兵部的公文默算了起来。
按照上次于谦在朝堂上讲的规矩,招募新兵的数量,最多是老兵的八成,因此张旭上次只能扩招六个新兵。
如今他手上有十四名在编的兵将,所以可以扩招十一个人,略想了想,张旭交待道
“马青,你带徐邦宁、小毛子启程赶往户部,上报十一名新兵的名单,咱们平阳山还有六名私兵没有上报,再算上这牛家三兄弟。”
“还差两个。”见张旭的话止住,马青好奇的询问。
“我在景德镇还招了四名私兵看守门户,把闫铁子和陈庄给我报上,这次打仗要带上他们俩。”张旭回答。
马青当日便带着两名部下汤杰、杨道一路启程,前往南京兵部,给新兵办理军籍。
在明朝,这种事情,是不需要新兵亲自到场的,只要所属将官上报,兵部登记造册,然后发放竹制腰牌就可以了。
有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