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种出去行商这个事情本来就是要冒些风险的,而这风险程度往往取决于你走的路径,花钱雇佣的保镖,还有周围匪徒的出没环境往往不由商人所决定。
所以就算是全军覆没了,这种视野并不值得注意,现在的大商人们除了本身就有财富手艺积累的,又有哪一个不是从行商开始成长出来的呢?
就包括赵家往上三代,也是靠行商起家,那那时候赵家的先祖对这种事时间十分在行,当时勾结了当时的黑白两道成立了商会,也就从底层的行商开始,慢慢做大。
等到赵祥路这一带他家原来的小商会已经发展到十分庞大的程度旁边,不加入商会一起发财的就会被针对。
然后慢慢的周围的。小商会们死的死亡的亡投靠的投靠,才形成了思明府,如今商会三足鼎立的局面。
周家商会是外来户,本身也是有些失利的,但因为争夺失败从外地进入本地,面对本地三大商会的苛刻要求,他们犹豫了没有立刻同意加入。
毕竟条件实在是太过苛刻,若真的同意,周家人不仅要从原来的商会持有人身份剥夺下来,除了保有一定财富之外,基本上可以算是把整个商会拱手让人这种出卖主产的行为在周家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他们为了这些事情争吵了很久,就耽误了最后的约定期限。
但在周记。进行内部处理的时候,外面并没有像表面上一般风平浪静,。
本地的三大商会,在周氏迟迟没有做出抉择的情况下,上撕下已经街头进行商业商量出了对于这个外地商会的处理意见。
赵家为首的商会在付出了部分利益的情况下,仅对其他两方进行说服,另外两方在利益的收割下进行了妥协。
周记商会在自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被分配好了最后的方案,这也是一致进行的决议。
然后清祥路就联系了本地城内的帮派,要求他们对新进来的周记一伙的领头人进行处理。
毕竟这思明府城白面上还是知州和百户在进行管理在场,虽然商会们把握了整座府城的经济命脉,但也不好不给面子的,做的太过。
但对付一会儿逃难而来的人员,虽然他们家本身也算是有些武力也有资产丰富,但眼下面对府城的帮派们,他们的人数实在并不占优。
周记商会再轻信了秦祥禄为首的商会会长说法,之后就像以前一样带着家丁们出门行商,然后就被外面埋伏的人屠戮一空。
不仅人财两失,还因为之前的加入协议和伪造的借贷书,而欠了肇事商会一屁股帐。
等到还清了借债之后,他们本身的财产也就所剩无几,只剩孤儿寡母的周记,基本上算是再无回天之力,家财也只能勉强保持门第的体面而已。
但就算这种时候赵祥路也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绝不肯给自己留下未来的后患。
就算周记商会唯一的继承者,周来福看起来只是一个只会押妓溜鸟的二代子弟也一样。
在周记商会出事的消息传回府邸,还债后家宅一空的同时,赵祥路就左手准备最后在周记商会会长的葬礼上,拉着周来福交代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