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毕自严、李邦华、范景文等人也都跪下来。</p>
他们也说道:“请陛下降罪,是臣等失职。”</p>
有一种计谋叫做以退为进。</p>
你以为孙承宗他们真的在认错?</p>
他们只不过是借着韩爌把话挑到这个份上,逼着满朝文武认错。</p>
如果这个时候,你是朝堂上某个弹劾他们的官员,你一听他们认罪了,然后屁颠屁颠跳起来说:陛下,您看他们认罪了,臣说的对吧。</p>
如果你真的这样,肯定会死的很惨,绝对的。</p>
当然,这样的人,在朝堂上大概率是不存在的。</p>
屁股决定脑袋,虽然大明朝的官员是没有节操的,为了利益什么狗屁混账逻辑不同的话都能说出来。</p>
但这种弱智的行为,还是不会有的。</p>
毕竟官场是个筛子,这么点脑子都没有,是不可能进入到这里来的。</p>
这下群臣都被搞得下不来台了。</p>
尤其是六部九卿的官员。</p>
堂堂部院大臣啊。</p>
皇帝坐在上面不说话,他不说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等着在场的诸位……认错。</p>
犹豫了一会儿,吏部的人先出来跪着了:“是臣等失职。”</p>
吏部是六部实际之首,吏部的人一出来,接下来名义上的六部之首礼部就跳出来了。</p>
再接下来,各部尚书、侍郎,还有九卿都齐刷刷出来了。</p>
“是臣等失职,请陛下降罪。”</p>
一边的国子监祭酒孔贞运也爬过来,说道:“陛下,国子监也监国之责,然则国朝纲纪败坏,地方官僚贪污腐败,国子监亦有失职,请陛下降罪。”</p>
这孔贞运倒是聪明。</p>
国子监最近闹得厉害,他却非常识趣。</p>
国子监和翰林院都是非常特殊的衙门。</p>
在行政上,这俩基本上没啥实权。</p>
可地位却很高。</p>
国子监就是所谓的太学,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官学。</p>
也可以理解为2世纪的清华北大。</p>
因为清华北大是直属于中央管的。</p>
国子监祭酒和翰林院学士的品阶都不高,但绝对都是皇帝的近臣。</p>
尤其是翰林院。</p>
明朝中后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入阁的大学士,必须从翰林院里挑选。</p>
例如韩爌、钱龙锡、周延儒、孙承宗等人,以前都是翰林。</p>
现在都认错了,国子监祭酒都认错了,翰林院的人也扛不住了。</p>
咋滴?</p>
你现在还能把白的辩成黑的不成?</p>
翰林院的人也都认错,表示是自己的失职。</p>
之前还群情激愤,要在朝堂上义正言辞拯救天下,现在都乖乖认错了。</p>
认错重不重要?</p>
认错非常重要。</p>
这是在集体表态。</p>
这是让集体打成一个共识。</p>
什么共识?</p>
地方官员存在大量的贪污、以权谋私、偷税的现象。</p>
权力的高层达成一个共识后,以后清理人,新进来的人,才会被共识所影响,并且脑子里深植入这个共识。</p>
好了,这还只是第一个共识。</p>
这就是他张晨接着南直隶的事,倒逼这群大臣改革的第一个共识。</p>
既然都承认有问题了。</p>
是不是就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