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
皇明祖训写的明明白白,长幼有序,亲疏有别。
世人都知道懿文太子朱标一日在世,余下的皇子便无上位的可能,哪怕秦王和燕王再如何优异,但只要朱元璋在,谁敢有别的心思?
国不可一日无君,社稷安稳也不可无储君,但太子离世半年之久,储君之位一直悬而未决。
这次监国,就连他朱允炆都知道只是一场试探,虽然年幼,但他不似身边臣工那般开心,反而忧心忡忡。
“殿下,朱雄英已经死了,十年前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太子一脉,只有你才是皇长孙,任谁来说都只能是谣传。”
“谣传的事,能尽信么?就算他是朱雄英,一个长在市井乡野的小子,圣上有那么多时间把他培养成一位合格的继承人吗?”
黄子澄跪倒在地,一脸的凝重,“再说了,圣上已然老迈,只要我等辅助殿下将国事处理完善,就算圣上认他又如何?”
方孝孺额头上有些汗水,这事他也是这两日才听说朱雄英还活着的事。
但忠君之事,竹可焚,不可毁其节,玉可碎,不能改其白。
既然选择了朱允炆,他岂能背信弃义。
当下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若是他再出一次意外呢?”
朱允炆茫然的抬起头,“他是我哥!”
……
“终于到开封了,回头得找个大床好好休整一下。”
迎着清晨的微风,朱英站在马车上伸了个懒腰,一路星夜兼程,要不是年轻,这腰椎绝对受不住。
路旁草边,朱元璋望着平坦的田地,此间景致,只有儿时记忆中才有,一路上烦闷消退了些许。
“先进了县府,到时候咱爷俩找个客店,一路颠簸,咱也觉着要散架了,年纪大就是经不住长途跋涉,唉!”
“昨晚你可不是这样说的。”
朱元璋嘿嘿一笑。
想起昨晚路边吃的晚饭,朱英的速食面让他觉得此行就吃喝上不用发愁了。
以前都是沿路有静安和蒋瓛安排,就没为这事发过愁,但陪着朱英在路边生火吃面,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最重要的是,他软磨硬泡,把这两东西的配方弄到手了。
没想到五谷杂粮炒制,用重压凝练便能得一份营养均衡的干粮,面条油炸后封闭包装,用热水一烫,滋味就非同一般。
看似简单的方法,却是在饮食的智慧上有着神奇的创造力。
两样东西看起来轻巧,但对于行军征战,有个道理不得不谈,那就是兵贵神速。
以往的起锅造饭,耗时耗力,硬如磐石的馒头再配上稀粥汤水,不少士卒都颇有怨言。
关键煮粥也需要时间不是。
沿路都带着繁重的粮草,有了这两个东西,轻便又实在。
他昨晚就想好了,等着抽空把这两方子呈给户部和布政司,以他的手段,来年春天边防卫所就能吃上了。
所以昨晚上是一直念叨着不虚此行。
“走吧,等到了县城里,看看蓝玉这帮人什么时候到!”
人疲马乏,朱英也不跟他在路边耗着,两人驾着马车就赶往了县城。
才入了城内,看着街边早市吃了点餐食,两人就要去寻个住处。
只是没想到遇到了不能入住的信息。
逢人都说朝中大员要来,他们两个还是自己找地方去。
“老黄,你好歹也是个三品侍郎,你那官印或者腰牌拿出来啊!”
“咱那晚上都没回去,就被你带着出来了,这些东西都没带啊!”
朱英一脸无奈,什么都准备好了,千算万算就没算到这一筹,老黄证明不了身份,他就没地方入住。
熙熙攘攘的街上,朱英只能和朱元璋站着大眼瞪小眼。
便在此时,有一队商户赶着车马,也从街上走过。
看行头就是西番的商户,容貌带着西域的特点,看到朱英的时候,神色有一丝异动,随即便走了过来。
“小兄弟是否也为无法歇脚踌躇?”
朱英还没说什么,朱元璋已经说道:“你们也是远道而来,没地方歇脚?”
那西域商贩点点头,眼神还是看向朱英。
“小兄弟,我等带了帐篷,若是不嫌弃,可以一起去城外参加我们的聚会。”
“你谁啊你!”
朱英听着这蹩脚的汉话,根本没心思搭理,“老黄,走,带你找个地方去!”
朱元璋不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