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发生了一些异动。
先是颁布了几道法令,于江南贡院前张榜发布一些农事举措,朝廷吏部户部以及翰林院学士都需要在下午前往贡院,开启学习新的农政课业。
让京城里面的百姓都大感稀奇。
在听闻大明皇帝下旨,所有百姓皆可旁听学习后,更是引起了轰动。
百姓们大多不识字,但总有人能道听途说一二,这可是朝廷让那些读书人学的东西,他们听几句回去吹嘘,拿也是面上增光的事。
起初还有些百姓觉得凑个热闹就好,但有靠的近的百姓听了一堂课后,大感受益良多,这更引起了城里百姓的注意。
不仅市井小民,小摊小贩,便是一些达官贵人的子嗣也驱车前往。
所以这两天秦淮河畔堵的不行。
朱英早上去了自己田里一躺,稻种送老朱了,但租来的田需要给户头上的主人家送去钱粮,朱英花了两天才送完。
手里的事情解决的差不多了,余下的便是将一些带不走的粮食器具,送给一些帮助过的人。
可看着自家小院前熙熙攘攘的人,朱英就一阵头疼。
这边是老朱想出来的好办法么?
难道就不知道多印刷一些,分发各地学习改造?
这样搞,除却一些真懂学识的人能更进一步,对于普罗大众的增益可有可无。
罢了,时代局限性,朱英懒得计较了,只希望再晚一些,门口道路上人少一些,他可以驱马车去送送东西。
坐在二楼窗台上,朱英泡了壶茶,自己下了几局棋,索然无味。
但好歹院外街口上人散去不少,正要想着可以出发了。
结果一道轻骑出现在了街头,随后便可以看到人群之中有一队蓝衣卫仕快步往城门口奔走而去。
朱英一脸迷惑。
发生什么大事了,锦衣卫都出现在街头了。
出门的动作放缓了一些,没成想没过多久,街头又出现了不少大明军伍,披坚执锐赶往城门方向。
“老乡,发生何事了?”
朱英抱着茶壶,对着街头在指指点点的一个汉子问道。
“小兄弟你住这的你都不知道?”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你呀,应该出门走走的,这是咱大明朝的大将军蓝玉回朝了!”
说罢那汉子也懒得理会朱英,急忙跟着伙伴往城门口赶去。
朱英面色一怔,不对啊。
按自己的记忆,蓝玉现在正在征讨反叛的月鲁帖木儿,回来得十一月的事了,现在才八月底,难不成时间线错乱了不成。
一股子不对劲的意味在朱英脑海里升了起来,这的确难以让人想通。
“对了,是蓝玉回朝,而不是班师归来,记忆中蓝玉是抓了月鲁父子凯旋回京,没准这次是蓝玉回来一趟,等朱允炆上位了再被派去前线!”
这般想的话,那一切都说的过去了。
内心里,朱英倒是想去看看这位一代名将的,但一想到来年他就变一张皮了,想想还是自己躲家里安全。
等老黄处理好在南京的琐事,他得北上找朱棣搞事情,南京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
念头通达后,朱英索性关上了房门,回屋睡个午觉去。
……
南京城门口,徐辉祖指挥着一众将校整齐列队。
值班两天了,今天等凉国公回了京师,他明儿便能休假了。
心头一直挂念这一档子事,便是三妹是否看了那话本了,要是喜欢,那他就要找个地方,安排下三妹与朱英的会面了。
到时候定然很有意思。
这般想着,徐辉祖嘴角不由得翘了起来。
“魏国公何时如此开怀呐!”
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徐辉祖看向来人,坐在马上拱手一笑,“见过开国公,颍国公!”
傅友德和常升一起骑着马来到徐辉祖身旁。
其后跟着景川侯曹震以及鹤寿侯张翼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