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徐辉祖本来是在一旁看戏的,此刻见到朱英眼都不眨就送出两本厚厚的书本,对视了一眼,目光似有似无的看向那书架子。
在听到朱英忍着怒气让黄观看看的时候,朱元璋抬起头看向黄观。
“朱英说是全书,你说不是,那你看看,此书究竟当不当得上全书二字!”
黄观是谁,六首状元,性子不是恃才傲物的,但起码是这时代最为聪慧之人,本来对朱英赠书的手法,多少觉得有点挑衅。
这下命令一般的语气,更令他不爽,但皇爷发话了,他只能硬着头皮翻开了第一页。
哼,区区黄口小儿,你写的东西也配叫全书?
咦?六十卷书,有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种植,牧养……
先翻开农事,倒要看看你这六十卷能有多详尽。
想着黄观就翻到农事一页。
开篇以诸子百家经典论述来展开来证明农事之重,倒是很符合读书人的理念。
但看到内容上,事无巨细的书写,加上为国为民的各种利弊阐述,还有对于一些农事上革新的建议,一部泱泱农业大国既往之历史,未必无补于今时的大气就涌入黄观的脑海中来。
神作,绝对是震古烁今的经典。
黄观看着,不由得喘了几口,目不转睛的细细查看,连翻篇都得前后对应即便再看。
屋内,朱英喝口茶平复下心绪。
朱元璋练子宁还有徐辉祖都盯着黄观。
先前黄观还一副不快的神情,现在是全神贯注的盯着书本,屋内之有断断续续的翻书声。
“嗯哼!”
朱元璋不合时宜的咳嗽了一声,“黄大人!”
“黄大人……”
朱元璋震惊了,喊了两声,黄观竟然无动于衷,依旧沉浸在书册之中,对外界的交流没一点反应。
本来还想问问是什么内容的朱元璋顿时住口。
他虽然没功名,但他是皇帝,这些年也见不无数的人间才子,钦点了状元榜眼探花两只手数不过来,当然知晓这是读书人的一种极其专注的状态。
可天底下能有让黄观这位状元如此沉迷的典籍?
练子宁也意识到不对劲了,也不管圣上就在一旁,翻开了《天工开物》。
仅仅几个呼吸,练子宁也陷了进去。
“咱们出去斗地主吧,这里留给两位大人看书!”
“不是,这什么情况……”
徐辉祖还幻想着,要是练大人和黄大人对这两部书是如何评价,回头找朱英要上一本带回去,只要能证明朱英大才,他那性格一根筋的三妹不得对朱英崇敬有加。
这样事不就办妥了么?
结果朱英推着他就到了后院。
老黄也恋恋不舍的走了出来,张嘴就说道:“朱英,你给的什么书,看起来都是对社稷有着极其重要的典籍,以我对练子宁这小子的了解,他不会有如此失礼的状态!”
“就是些收集归纳的书,算是对华夏数千年的工学和农学系统性的整理,没多大的成果!”
工学,农学?
朱元璋眼睛瞪直了,讶异道:“你编撰的?”
“对啊,闲来无事整理的!”
朱英脸不红心不跳,他能有什么办法,签到出来的东西,能发挥作用不就好了,况且这些典籍在这个时代,虽有用处,但对于往后朱英的变革,只能算是敲门之作。
见朱英这态度,朱元璋呼吸都深重了些。
要知道从古至今,能敢系统性的收纳录取天下学科,非夺天地之造化之大才方能成事。
这不仅仅是需要一个人的才学,还需要行走各地收集不同的风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