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求美苏两国放弃军事对抗,希望以对话来解决世界问题。
1954年6月,全世界三十七个国家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北京会议”。这些国家表态不愿意参加美苏之间的冷战,也呼吁美苏两国放弃冷战。
之后还发出了其他的呼吁。
反对目前还存在的殖民主义,支持各国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要求殖民国家放弃殖民主义。认为当前世界的主要任务不是对抗,不是殖民,而是消除贫困和经济发展。
中国声明,反对任何形式的军事同盟,中国愿意为世界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美苏两国可以和中国谈判,大家讨论如何限制核武器发展的问题。紧接着中国表示愿意为世界各国消除贫困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一次会议上,中国宣布成立世界建设发展银行。主要任务就是为了发展中国家的基础建设进行投资。
1954年9月15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工卫星。
1955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举行。
杨维结束他两任的总统位置,邓中夏成为中华民国第三任的总统,人民党总书记,军委主席。蔡济民因为年龄问题退休,方远镇担任总理位置。
在会议当中,方远镇作为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
在未来十年当中,努力普及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继续完善全国人民医疗保险,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发展中国经济,十年之内完成全国所有地方的通电通水的工程。
邓中夏在会见记者的时候,更是郑重声:中国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和自由,愿意为减少世界贫困发挥应有的努力。再一次呼吁美苏两国,为了世界和平增加对话。
…………
“老领导,您也不参加这次会议。”
杨维来到张学文这里,看到张学文坐在那里静静的钓鱼。
“老了,不愿动弹。”
杨维说的是这一次的换届会议。本来这样的大会,是邀请一些老干部出席会议。张学文肯定是需要邀请的。但是张学文拒绝了邀请,并没有参加会议。
自从1945年退休之后,张学文就甚少出现在大家面前。
“莘野,坐。”
“是。”
“做的不错。我在的时候只是为了国家强大,国内很多方面都有问题,留下了不少弊病。你这十年做的很好。”
说实话杨维这十年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多少建树。
看起来平平淡淡。
国家政策也是平平稳稳,不像是张学文那样强势。
甚至廖仲恺和蔡济民两个总理的身影比杨维出现的还要多。杨维就像是隐身一样。
但正是因为如此,张学文反而是更加赞扬杨维。杨维做这个总统是非常困难的。张学文虽然带走了大批有资历、有实力的政坛大佬和军队大佬,但依旧留下了很多人。
杨维的资历不要说跟张学文一起退休的那一批人,就连那些留下的人不少都比杨维资历深。
这样的情况之下,杨维的掣肘应该很多。
杨维成为总统之后,完全是不急不躁。平平稳稳的情况之下,完成了整编军队的工作、不经意间就完成了教育改革、开始普及社会保障。
看起来并没有做什么,但其实做了很多。
换届也是平平稳稳,没有出现什么动荡。可以说只要这一批人可以平稳度过,那么中国的政治就会彻底正常化。
张学文很庆幸。
也就是杨维。如果换个人急哄哄的想要做一些事情,反而会很糟糕。
“都是老领导打好了基础。”
“你呀。”
“老领导,有些人希望你写一份自传,听说你拒绝了?”
“恩。”
辛亥革命时候崛起的政坛大佬、军队大佬,目前大部分都是七十上下。年级更大的很多都已经去世。就连杨维这一批人也马上就是七十岁。
不少人退休之后就感觉无事可干。
没事了,大家就开始琢磨。要把自己的一生写成书。毕竟这些人都是青史留名,把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带到了现在的地步。
都想要用回忆录的形式进行炫耀,也让后辈知道他们的光辉事迹。
所以也有人劝张学文也写回忆录,或者中央办公厅派人给张学文写自传。
回忆录不仅会成为大家的功绩,还能够成为后人研究历史非常重要的资料。不过张学文拒绝了他们。
“其他人写回忆录都没有问题,就我不能写。如果我写了,对其他人不公平,对那段历史也不公平。历史,历史,就让后人来评价。”
张学文不知道后人会如何评价自己。
但几十年内,张学文还肯定是人民党不敢随意评价的人物。因为对于很多人民党高层来说,高度评价张学文是人民党必须要做的事情。
因为谁要是敢否定张学文,那就是否定人民党的历史。
张学文的历史和人民党的历史是粘合在一起的。从1906年张学文回国成立同盟会湖南分部开始,一直到1945年张学文退休,人民党历史和张学文历史是不可分割的。
否定张学文的历史,就是否定人民党的历史。
现在刚刚上去的邓中夏也好、方远镇也好,虽然不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功勋人物,但也是靠着人民党的功勋成长起来的干部。想要维持人民党的执政党地位,就必须要高度赞扬人民党的历史。而要高度赞扬人民党的历史,就必须要高度评价张学文这个人物。
因此只要还是人民党执政,张学文的历史地位他们就要肯定,就要高度赞扬。
正因为如此,张学文一旦写回忆录,里面肯定会涉及人民党高层和辛亥年间其他党派的高层人物。
张学文也是一个人,绝对不是圣人。
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厌恶,绝对不可能完全公正的评价一个人物,一个事件。
有些人张学文喜欢,有些人张学文不喜欢。一旦张学文回忆录当中对于一些人评价偏颇,那么对这个人就非常不公平。因为张学文一旦说他不好,那么就有一种被定性的感觉。
其他人没有张学文这样的影响力,因此他们的回忆录当中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评价一件事情,一个人物,但张学文不行。
所以张学文才会坚决反对写回忆录。
“莘野,当过总统、总理的人都不应该写回忆录这种东西。特别是我们中国这样的政体,更应该注意这些。如果有时间,你跟邓中夏谈谈。”
“是。”
“既然来了,中午就别走,留下来吃饭。”
“好。”
…………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