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都是军人,当然戴高乐也是出身军队,是军人出身。但大家的选择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让·塔西尼和阿尔方斯·朱安两个人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利用中国的援助大力发展法国军队,不让其他人小看。然后就是努力配合英美击败德国,恢复法国完全的独立。而戴高乐想的已经完全不同,站的高度都完全不一样。
戴高乐一直以来的目标都很简单,那就是不能让法国在战后受到战败国的待遇。法国是大国,戴高乐必须要让法国恢复他大国的地位。
因此戴高乐考虑的就更多。
戴高乐考虑的不仅仅是现在的这场战争,他考虑更多的是未来,是法国在战后的地位。为了这个,戴高乐愿意装孙子,到处求别人。
“你的意思是,只要我们拖一段时间,英美两国反而是需要我们。”
“对,就是如此。我们现在手中有五十多万部队,加上中国的支持,半年之内我们一定能够训练出百万大军。虽然比不上英美这些大国,但我们的实力也不会太差。而且现在苏德战场德国还很强,但德国已经露出了败相。只要苏联击败德国军队,到时候苏联千万军队横推过来,整个欧洲大陆都要看苏联的脸色。英美两国想要抵挡苏联的锋芒,光是他们两个国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想要抵抗苏联,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英美两国是一定会需要一个欧洲大国来阻挡苏联的步伐,在战后挡住苏联的锋芒。而那个只有我们法国能够胜任。”
戴高乐从来没有把法国未来的希望依靠在中国身上。
甚至可以说戴高乐从来没有把法国的希望寄托在任何一个国家当中。英国不行,美国不行,中国也不行。
法国想要重新崛起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不过目前法国实力还弱,因此戴高乐要利用所有能够利用的一切。之前英美不在意法国,但是随着苏联的表现越来越顽强,英美两国不可能不考虑苏联的因素。
斯大林格勒已经打了半年以上时间,德国进攻严重受挫,而苏联军队则已经开始准备反攻,准备围剿德国军队。大家都看出苏联在斯大林格勒肯定会胜利。
一旦斯大林格勒胜利,虽然还无法完全击败德国,但战略态势就不一样。而且这两年苏联损失很大,但军队膨胀速度则是更快。苏联已经是动员了六七百万的军队,而且军队数目还在增长当中。一两年之内苏联千万军队不是不可能。
当然苏联增加的不仅仅是军队数目,苏联的工业也已经恢复的差不多。
大批大批的飞机、坦克从工厂走出来。到了这个时候苏联甚至已经不需要中国援助的飞机、坦克,因为他们自己就能够生产足够的飞机、坦克。
这样的苏联让人震惊。
虽然二战之前苏联的工业实力也很强,但西方国家很多并不相信苏联工业的强大。但是这一次的战争,苏联的实力开始体现出来。
“你的意思是英美也会支援我们?”
“到底如何,我不清楚。但我现在知道一点,中苏两国都不愿意美国插手欧洲,也不愿意英美两国完全统治欧洲。但同样英美都不想看到苏联势力的强大,不希望看到苏联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中国和苏联希望我们挡住美国,英美同样会希望我们挡住苏联。我们现在看起来情况最不好,但其实我们现在的情况最好。”
这个时候哪里能看出那个平常唯唯诺诺样子的戴高乐,相反戴高乐侃侃而谈,意气风发。
戴高乐这几年在丘吉尔,包括这一次去中国,表现的都是非常谨慎。或者说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可戴高乐毕竟不是真的胆小鬼,或者说真正的唯唯诺诺。
战略眼光是很出色的。
目前的法国是最危险的时刻。
因为稍微不注意,那么强横几百年的欧洲大陆霸主法国就有可能彻底沦落。一旦真的被几个大国认定法国是德国的同盟,法国是战败国,那么法国就真的会没落。到时候法国军队会被遣散,说不定其他国家的军队都要驻扎在法国。那样法国就会遭受最大的耻辱。可以说现在的法国命运已经不掌握在法国自己的手中。
正是因为如此,戴高乐才会更紧张。
害怕法国真的没落。
其实这段时间被英国轻视,已经让跟着戴高乐的不少人都感到害怕。
让·塔西尼和阿尔方斯·朱安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但听着戴高乐的话,两个人突然都感到自信满满。
大家从军的时候,其实地位都相差不多。
但两个人这个时候心底里都开始佩服戴高乐。戴高乐成为目前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的老大,绝不仅仅是因为他抓住了机会,更多的还真是戴高乐水平出色。
两个人都是佩服的看着戴高乐。
在目前如此困难的情况之下,在法国还看不到前途的情况之下,戴高乐却已经敏锐的感受到世界大国之间的矛盾。
准备利用这个矛盾,让法国重新崛起。
其实这就是领袖的作用。
“那我们现在……”
“等。先好好训练我们的军队,和国内的反抗力量联系。我估计不需要半年,英美就会发现苏联的强大。到时候英美自然会需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