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苏联人民伟大的卫国战争表示钦佩。”
“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
斯大林说话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咬的很重。
自从张学文邀请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几个人一同开会之后,这几个人当中斯大林来的最快。目前的苏联并不是历史上二战之后那个强大的苏联。
现在的苏联依旧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虽然苏联在莫斯科战役当中挡住了德国,挫败了德国闪电战占领莫斯科的目标。但目前刚刚爆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打起来真的非常不容易的。
还好苏联在远东地区不需要太多的军队。因为斯大林清楚明白一个事情。只要中国真的出兵,那么留在远东地区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军队根本就挡不住。
既然如此,没必要留下什么部队。斯大林是一个非常果断之人,有了这样的判断之后,他在这一地区只留下了一些警察部队,其他的野战部队都带回欧洲战场。远东地区、西西伯利亚地区可是有苏联八十多万部队,大大缓解了苏联兵力不足的局面。
但就算如此,面对强大的德国,苏联也只能是堪堪挡住德国的进攻。几次反攻都失败,而且伤亡惨重。
因此目前的斯大林并没有那么有自信。
虽然号称是钢铁意志的男人,但面对强大的德国也没有那么自信。当然情况虽然不佳,但苏联也没有崩溃的地步。
苏联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之后,可以说是抵挡住了德国的闪电战,让德国本来的战略完全失败。希特勒本来是希望在三个月、半年之内解决苏联。
可是苏联已经是坚持一年,而且不再跟开展初期一样失地千里,丢失大批大批的军队和装备。现在在苏联双方已经是僵持阶段。
但为了这个僵持,苏联付出了太多太多。
现在的斯大林心情比较急迫。
战争爆发不到一年,苏联已经是损失了两百多万军队。目前德国为了占领高加索地区,主要是为了苏联的油田,开始进攻斯大林格勒。
苏联需要中国。
需要中国给苏联大量的物资。
而且斯大林来中国最容易。通过火车来中国,只需要二十多天的时间。
“中苏两国是传统友好国家,我们希望两国能够保持永远的和平,永远的友好。我们希望苏联能够尽快的战胜德国,获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张学文这是发自肺腑的想法。
中苏两国的边境线实在是太长,而且历史上的恩怨也太多。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人口快九亿的大国。但苏联也是如此。
苏联是一个国土面积比中国还要大,人口也有快两亿的大国。
不仅仅是如此。
论人口印度、巴西的人口也不少。但中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少有的工业强国,都是能够轻松动员千万以上军队的国家。
这样的两个大国,一旦在边境线发生冲突,对两个国家都非常不利。到时候为了防备对方,估计都要屯兵百万,这对于两个国家都是巨大的负担。因此张学文是非常注重和苏联的关系。
希望和苏联和平相处。
不希望和苏联有紧张的事情发生。
“对,中苏两国是友好国家。”
斯大林微微点头。
中国不希望和苏联发生冲突,希望边境线安稳。对于苏联来说也是如此,对于苏联来说中国更是一个庞然大物,更是一个不愿意惹怒的国家。
特别是原子弹爆发之后,斯大林对于中国更是忌惮。
在远东地区中国拥有的人口加起来,不比整个苏联的人口少。而且中国有无数的办法切断苏联中央和远东的联系。
因此斯大林更忌惮中国,更不希望和中国有冲突。
“对于上一次贵国的要求,我们进行过讨论,同意贵国的要求。正好利用这一次的机会,我们直接签订这份合约。”
苏联的战争越来越激烈,苏联需要的物资越来越多。
特别现在是最激烈的时候。
可是苏联和英国一样,都开始缺少资金。想要从中国买东西,都没有那么多钱。而且苏联目前急迫需要的不是原材料,而是中国的工业品。因为苏联不少工业基地被德国占领。因此苏联需要的资金比英国更加庞大。双方都在想各种办法。
英国接连发行几次国债,中国购买了超过三十亿美元的国债。而且中国对于物资也进行了打折优惠。以此来让英国度过缺钱的情况。
而苏联不像英国那样发行国债,倒是从中国的银行进行低息贷款五十亿人民币。
可这也是远远不够。
因为苏联需要的东西,比英国多多了。目前苏联单独和德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军队作战。如德国这样强大的军队,就算是换成现在的中国,想要应付也非常吃力。
苏联更是因为前期损失太多,现在急需要中国的支持。
因此苏联希望中国能够在援助物资上再次进行一些让步。再从中国进行贷款,但把还款日期进行延长。
几乎等于是无息贷款。
中国政府高层商量之后最后是同意苏联的要求。倒不是为了钱,而是希望苏联能够击败德国,增加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
张学文目前不去争取中国在欧洲的利益,不代表中国永远不去争取欧洲利益。但目前中国能够消化东亚和东南亚,就已经是中国的极限。
虽然中国实力强大,但还没有到可以随心所欲的地步。
因此张学文才支持美国领导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