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为我有什么错误。”
面对伦敦方面的代表,前印度总督,目前英国内阁的重要人物哈利法克斯子爵,爱德华多·弗雷德里克·林德利·伍德,现任的印度总督维克托·霍普一点都没有认错。
“正是因为这些年帝国只知道步步退让,什么事情都想要息事宁人,所以才会丢失那么多利益。子爵大人,帝国是世界霸主,要拿出大国的威慑力。你们这样的退让,最终不会带来和平,不会带领你们想要的结果。反而会不停地失去帝国的利益。”
印度的事情越来越大。
甘地和尼赫鲁被捕之后,印度各地的反抗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上千万人参加了反对英国的行列当中。如果是平常时刻,英国倒是不在意这些反抗行动。
因为英国有足够的治理殖民地的经验,更有足够的对付印度人的经验。前几次甘地领导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是盛世很大。
每一次英国政府都能够控制局势。
可惜现在时机不对。
现在这个时候印度不能乱。
日本和泰国联军,以及印尼军队组成的三国联军二十万部队已经是越过泰国,进入了法国控制的越南地区。英法一直避免和日本打仗。
可是现在日本进攻越南,战争已经打响,英法也组成了联军开始阻挡日本。
情况不是很好。
相比起日本,英法部队包括殖民地部队实力都不怎么样,并没有多少精锐部队。英法在殖民地的部队更多的是维持当地秩序的警察部队。虽然补充的武器不错,但战斗力比日本差很多。法国在越南和泰国边境线弄了一条防御阵地,但依旧是没有挡住日本进攻的步伐。
英法两国军队在越南地区是节节败退。英法两国联军人数还是不少,参与防御的部队有十几万人。可是在日军攻击之下损失惨重。整个越南都快要被日军占领。
这个时候印度出现这么大的事情,英国岂能满意。
因此之前一直在中东地区访问的爱德华多·伍德,接受内阁的命令,来到印度处理这个事情。此时的爱德华多·伍德在英国内阁排名很高。
他是目前首相呼声最高的张伯伦最大的政治盟友。他们的政治观点都差不多,都是极力避免战争。也就是后世大家谈论的“绥靖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哼,霍普先生。一个不懂大局的政治人物,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看到维克托·霍普一点都没有认为自己有错,爱德华多·伍德非常生气。帝国怎么派了这样愚蠢的笨蛋来到印度,担任印度总督这么重要的职务。
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
不懂得分辨轻重缓急。
“霍普先生难道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形势。我们军队在越南、柬埔寨接连失利,我们现在需要印度支那。我们需要这里提供物资,需要提供后勤,更需要提供军队。这里会是帝国最重要的地方。这个时候你把事情搞得如此大,你到底想要干什么?难道不知道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安抚。”
英国在东南亚实力不错,但也仅仅是还可以。
想要抵挡日军几十万部队,英国陆军根本就不够的。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武装殖民地当地武装,这里面最好的就是印度。
印度地方大、人口多,也是英国统治很长时间、统治比较稳固的一个地方。
在这里可以武装几十万部队,甚至英国如果发狠装备百万部队也不是不可能。可是因为扣押甘地和尼赫鲁,造成整个印度的大动荡。
完全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有些民族需要安抚,但同样有些民族需要枪炮的威力,让他们知道害怕。这里的民族就是如此。对于他们你不能安抚,你要用鲜血让他们害怕,才能够更好的统治他们。”
维克托·霍普撇撇嘴。
印度。
这群人和不少殖民地民族完全不同。这是一个非常顺从的民族,看看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只能是诞生在印度这个国家。
这样的一个民族你不能去安抚他们。
因为一旦你选择安抚,那么他们就会以为你的实力衰弱。他们就会认为你已经没有能力统治他们,造成的后果就是他们更加得寸进尺。对于印度这个地方的人,就需要用皮鞭和枪炮。
只有威胁他们,他们才能够老老实实。
这是维克托·霍普的想法,所以他才会宣布国大党是非法,逮捕了甘地和尼赫鲁。他有他的想法,他不认为自己错误。因此他是绝对不能接受伦敦的批评。
“好了。内阁已经有命令,你把这里的事情转交给其他人,回伦敦述职。”
“凭什么?”
“就凭现在印度如此混乱,无法给前线支持。”
“你们会后悔的。这一次退让一步,未来这个地方就不在属于我们。”
维克托·霍普倒是没有继续争执。因为维克托·霍普明白,伦敦的官老爷都不满意印度目前的情况。他们需要找到一个替罪羊。
把甘地和尼赫鲁抓起来的维克托·霍普最适合当替罪羊。
他们都决定了,自己没有多少反驳的余地。
“你还是考虑如何和内阁解释。”
…………
“我们反对印度加入战争。”
爱德华多·伍德来到印度处理了几个紧要的事情之后,立马就和甘地、尼赫鲁见面。现在的英国需要印度稳定,因为日本军队在越南、柬埔寨和英法军队几度交手之后,一部分军队已经进攻马来西亚。
一旦越南的英法军队被日军击溃,那么日军就会涌入缅甸。最后从缅甸进入印度。
到时候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英国势力都会被驱逐。英国在东南亚地区拥有的一切都要失去。这对于英国的损失非常大。
这是英国无法接受的。
如果印度继续混乱,到时候日军从缅甸进入印度,彻底击溃英国军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英国就再也没有机会,再也没有机会卷土从来。
留下一个完整的印度,英国才有机会重新回来。
因此英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印度。
可是目前来说,想要稳定印度,必须要稳住国大党。而要稳住国大党,就必须要稳住甘地和尼赫鲁。甘地是印度反抗力量的精神领袖,而尼赫鲁更是国大党的实际控制人。
这两个人在监狱已经有一段时间。
但是甘地和尼赫鲁都没有太多问题。毕竟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进监狱简直是太过平常,这已经是尼赫鲁第八次进入英国人的监狱。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进监狱只是增加他们身上的荣耀感,让他们更加受到印度民众的爱戴。因此他们是不害怕进入监狱。而且虽然进了监狱,但英国人对他们两个人还是非常不错的。
不会在监狱里面虐待他们。
因此虽然是从监狱出来,但尼赫鲁的锐气丝毫不减。尼赫鲁知道日本和英法已经开战,英国代替印度给日本宣战。
虽然在监狱,但是尼赫鲁消息很灵通。
见到爱德华多·伍德之后,尼赫鲁很直接的就表示他反对印度对日本宣战。
“尼赫鲁先生,你先不要着急。”
爱德华多·伍德这一次重新来到印度,就是为了解决印度的问题。对于尼赫鲁这个国大党的实际控制人,爱德华多·伍德是非常重视。
因为相比起甘地,尼赫鲁的威胁更大。
甘地是一位苦行者,他可以感染印度很多人,他就是印度的精神领袖。如果从中国革命来说,他的作用其实和孙中山一样。
都是属于革命先行者。
可是他们两个人都有一个同样的毛病,那就是他们的领导能力有很大的问题。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可以凭借着威望领导组织,但是很快他们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的缺陷就会暴露。
同盟会的解体,孙中山有很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