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李燮和这一次上任可是雄心勃勃的。
特别是要在工业化上更上一层楼。十年之内要让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成为一个可以压倒欧洲各大工业强国的国家。
因此他的计划书也是非常严密的。
对于未来的财政估算,以及财政使用都做了很详细的计划。包括对于教育的投入,他也是做了很多计划。他自认为还是很不错的。
“你看看。自从我们国家进行扫盲运动以来,识字比例上升速度很快,扫盲运动的成果还是很不错。但我们国家目前缺少这方面的鉴定机构。因此我想我们是不是每年,或者是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一个鉴定考试,鉴定考生知识水平能够达到什么地步的考试。这个包括小学毕业考试、初中毕业考试、高中毕业考试。任何人,就算以前没有上过学,但他自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就能够参加什么水平的考试。”
“再者,一旦他通过这些考试,我们国家就认定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他拿着这些考试合格凭证,有资格考取上一级别的学校。就如很多人自学拿到了高中毕业合格的证书,那么他也有资格参加高考,有资格参加大学考试。高考不在局限于在校的高中毕业生。这样就算有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够上学,但也有其他的途径获得教育部的承认。”
实在是因为以前的中国教育非常不正规。
有很多这样的人。
但随着现在教育的正规化,文凭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为了不让人才流落在外面,用这种办法吸引人才也是必须的。
“这个不错。我会跟廖总理谈这个问题。”
李燮和点头。
张学文很少插手政府具体的事情,但这些建议提出来,李燮和他们就会去讨论,最后去实施。
“还有,辛亥革命之后,总理当初就谈过义务教育、免费教育的问题。不过我们国家当时非常不富裕,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条件。”
义务教育、免费教育。
这是当年孙中山担任临时总统的时候,发言当中的内容。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纲领,说孙中山有些理想主义是贬义,也是褒义。因为孙中山的很多想法都是很好,只不过很多都没有实现的土壤,所以就变成了“孙大炮”。包括这个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在当时来说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当时的中国太穷,义务教育、免费教育,中国政府破产也弄不出来。
所以当时最多就是采取减免一些学费的做法。
“现在我们政府的情况稍微好一点。我们没有办法进行九年义务教育、七年义务教育。但我想我们应该能够做出三年义务教育。慢慢的实现我们的承诺。”
“三年义务教育?”
“对。我们政府应该慢慢的发展。而且我们的父辈,我们这一辈,甚至是我们的下一辈都有很多没有上过学的文盲存在。但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下下一代还出现文盲。但是大规模进行义务教育、免费教育我们政府还没有那样的实力。既然如此,我们就一步一步来。我们要求所有的适龄儿童必须要上学,这是强制性的。当地的教育部必须要负责,这一点还要进入他们政绩的考核当中。三年的义务教育,我想最起码文盲是不会出现,简单的加减乘除会知道。对于我们工业化也有好处。当然三年只是我的看法,如果不行也可以是两年,或者充裕的话也可以是四年、五年。这个可以根据我们财政的情况来灵活选择。”
国家要发展,教育要跟上。
这是最重要的。
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工业化一旦开始进行,需要庞大的工业人口。而工业人口绝对不是那种大字不识的文盲。最起码要识字,要简单的加减乘除,这是必须的。
只有这样的人,转变为工业人口才比较容易。完全的文盲想要转变为工业人口是比较困难的。
而且现在政府的财政情况不算很差,是时候应该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
“应该的。”
李燮和毕竟是刚刚担任总理位置。
有些具体的问题还没有想过,特别是关于教育的问题。李燮和这段时间考虑最多的还是关于工业的问题。现在听张学文的话,李燮和也是明白,自己这个总理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还有,我们的大学还是太少。到现在全中国的大学生加起来也才一百二十多万人,太少太少。像我们这样的大国,没有两三千万甚至四五千万的大学生,依旧是不合格的。”
“这方面我和廖总理谈过。未来五年之内,我们准备打造五十所大学。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缺少大学老师。现在只能是从其他大学支援,可是那些大学也都不愿意削弱自己的实力。毕竟中国大学都缺少教授。”
这个问题李燮和是考虑过的。
中国实在是人口太多。像英国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人口,但他们的大学比中国还多。那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人才,可以发展他们的大学。
但中国还是发展滞后,缺少大学教授。
“柱中兄,这没有办法,短时间之内我们国内有培养不出那么多的大学教授。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们要积极从世界各地引进人才。要发动各种关系。我们的大学要积极出击,邀请世界出色大学的教授来我们大学授课。而且现在世界经济不好,不少欧美大学教授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可以高薪聘请他们,他们愿意加入我们国家的国籍那就更好。偷抢拐骗,只要是能够让这些专家教授来到我们国家,那就是好样的。这个我跟廖仲恺谈过。”
“反正不管怎么办,我们国家的大学数目一定要增加。我们是一个拥有六亿多人口的大国,大学数目不能太少。当然也不能因为盲目扩大大学数量,而降低教学质量。如果实在不行,就宁肯缓一缓,也不能为了数字好看盲目扩大大学。”
李燮和脸色也是很认真。
教育乃百年大计。
教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强盛的根本。这一点张学文、李燮和都清楚明白。对于政府工作,张学文都是看他们报告的计划,看他们的具体实施措施,以及最后的成果。
当中有些问题不对,张学文会指出来,或者是提出意见。
可是教育问题太重要。
所以张学文才会亲自跟李燮和谈。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晚上连夜和廖总理、熊部长他们谈谈关于教育发展的问题。”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