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有没有留下什么遗言?”
孙中山。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孙中山的消息。孙中山后来一直都是隐居在日本,偶尔只是去欧美转一转,有时候也会来中国看看。但一直都不高调,甚至不少人开始忘记这位当年的革命党领袖。
不过孙中山去世了,对于政府来说依旧是大事情。因此张学文立马停止手头上所有的工作,然后召开了政府高层会议。
因为中国的革命历史是绕不开孙中山。只要是谈反清革命,孙中山是一定要谈的。
这个和人民党的出身有密切关系。
人民党的政权合法性,就是从同盟会开始的。人民党是反清起家,而且也是靠着这个身份得到了中国青年一代的支持。人民党能够入主中央,没有这个革命正当性是无法成功的。
而说起人民党的前身同盟会的历史,必须要谈孙中山。因为同盟会能够成立,靠的就是兴中会和华兴会的合作。靠的就是孙中山和黄兴的合作。
就如同盟会成立的时候,张学文就是打酱油的。
这个历史谁都清楚。当年的同盟会大佬人物现在都还活着。既然如此,只要谈人民党的历史,孙中山这个人就必须要谈起。
更重要的是,人民党的党纲虽然变得很多,后来加进去不少,因此现在是比较完善的。但张学文依旧是主张人民党是接收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及张学文更是一直表示自己的做法就是孙中山的建国三步骤。当初张学文是为了从国民党抢人才,所以一直宣称人民党是同盟会的正统接班人。
孙中山的理论也被人民党高度评价。
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国民党的中坚人物大部分都是投奔了人民党,成为了人民党的干将。
因此到了现在张学文要考虑很多其他人的感受。
人民党毕竟是脱胎于同盟会,大家当年都是同盟会,和孙中山关系好的人比比皆是。就说说现在的政府高官当中,担任副总理的廖仲恺、张静江,当年都是孙中山的铁杆。包括刘道一对于孙中山也是非常推崇。
还有军队。
如李烈均、邓铿这些坐镇一方的军方高层,和孙中山的感情也非常好。
因为为了人民党的政权合法性,也为了照顾这些人的感情,张学文也必须要重视孙中山的事情。
“没有具体的留言。”
廖仲恺回答。
“不过总理在病床上一直再写关于亚洲未来形势的问题,也一直考虑中日关系。总理对于目前比较流行的‘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这一年一直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总理给他的日本朋友说过,希望中日两国可以合作,让亚洲变成亚洲人的亚洲。而且总理在去世之前一直反对殖民这种形势,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殖民国家。”
张学文点头。
孙中山本人在日本有很多朋友,不管是政界高官还是在野的普通人。他本人对于日本有一些好感,张学文是可以理解的。
孙中山没有留下遗言,比较可惜。不过也不是所有名人在死之前都能够留下遗言。所谓的遗言,其实更多的是整理去世之前的言论和着作。
“孙科在哪里?”
“目前在广东担任建设厅的厅长。”
孙科,孙中山的儿子。
毕竟是孙中山的儿子,而且还是美国留学生归来。广东更是孙中山当年兴中会的大本营,孙科的升官速度还是很快。
“对于总理的丧事,他们家人是什么意见。他们要把总理葬在哪里?”
“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想法,想听听政府的意见。”
张学文皱了皱眉,然后道:“问问他们。把总理葬在北京如何?再怎么说总理当年成立同盟会,为中国革命有了大贡献。我们总理的老家广东建一个纪念馆。”
“好。”
“孙科是在美国学习城市规划?”
“是。”
“如果可以就让他来北京担任建设局长。”
也算是一种补偿。
然后道:“总理在日本去世,我们应该派人过去接他的遗体回国。而且不能简单对待。我们成立一个治丧委员会,陆征祥、刘道一、廖仲恺三人担任治丧委员会的负责人。你们三个人代表我们政府亲自去日本,让孙科也一起去。”
“好。”
“人民日报发表总理去世的消息。”
“是。”
“治丧委员会,还要给总理一个恰当的身后评价。这个一定要好好考虑,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