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只是希望在捷克斯洛伐克强大的一些方面,特别是他们的机械制造方面,给中国输出一些技术。
其实捷克斯洛伐克最强大的是军工企业。
但这种事情只能是暗地里看看有没有机会。毕竟军工技术有些敏感。相比起来一旦得到捷克斯洛伐克机械制造方面的技术支持,对于中国机械制造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机遇。
所以这几万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就是一个好的筹码。
等他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队后撤,到时候日本军队的处境就会更加尴尬。而日本军队想要后撤,也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从中国的蒙古离开,另外一个就是用中国的中东铁路离开。
都需要中国的帮助。
没有中国的帮助,日本军队在贝尔加湖连吃的喝的都成问题。
“会不会搞大事情。”
“那就要看日本的选择。如果他愿意搞大事情,那么贝尔加湖的七万人就不用回来。困死在那里,关东州我们也提前拿下。”
1914年的时候,都没有畏惧过日本。
更何况是1919年的中国。五年的发展不是开玩笑的。
“先不管他们。欧战结束,因为战争发展的工业,会收到巨大的打击。美国和日本在欧战期间产量大增,但是等到缺少订单,缺少出口,到时候他们的工厂会死一大片。包括美国农产量这几年达到一个巅峰,只要出口下跌,这些东西一定会价格扫地。美国农民也会大量破产,进而影响到美国的工业。而欧洲想要恢复原来的经济,更加不是一年两年能够成功的。因此未来的几年,估计全世界的经济都不会好过。到时候一旦他们经济出现问题,为了解决多出来的产量,他们很有可能逼迫我们开放市场。”
目前全世界都乱套。
说起来中国国内算是最稳定的。而且自从人民党在1913年入主中央之后,这已经是六年时间。经过了欧战的刺激,中国的发展还是蛮快的。
可以说中国市场是最为稳定,发展也最好。
历史上中国军阀混战,但那些欧美列强都虎视眈眈中国市场。就是因为中国人口多,是超过四亿人口的大市场。当然按照目前人口普查的情况来分析,此时中国人口估计已经突破了五亿人口。
这样的大市场,加上经济稳定发展的国家市场,当然是消化他们产量的好地方。
所以那些国家瞄准中国市场是肯定的。想要把他们多出来的东西,卖给中国。甚至有可能是联合起来给中国压力。
“我们绝对不接受他们集体给我们的压力,我们的关税从现在开始要保持一个高的税率,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加百分之二十上下,具体的数据你们回去讨论。这段时间一定要保证我们国内产业的发展壮大。但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需求,和个别国家进行谈判。有条件的可以降低一些关税,这是一个武器。”
“嗯。”
大家点点头。
明白张学文的意思。给我们好处的国家,就适当的降低关税,让他们的货物进来,帮助他们消化一些多出来的产量。跟我们关系不好的,没有好处给我们的国家,我们凭什么搭理你们。
而且用这种方法分化西方国家,也是为中国的外交打开很好的局面。
这都是武器。
“还有,教育改革已经多年。我们也已经出台了规范化的小学课程、中学课程,现在到了要进行大学考试的规范化。”
国家政治正常化。
在刚刚成立的国家体系当中,这是最困难的。很多皇帝在开国的时候喜欢清理功臣,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存在阻挡国家政治的正常化。不过目前的中国倒是没有那么强的阻力,但也是比较困难。
不过再怎么困难,也要进行下去。训政问题之后,张学文再次提出教育的正规化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各个大学都是自主招生。因此造成了一个情况,那就是各个大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本地的学生。对于很多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可以跨省来到大学考试。这就造成很多的不公平。毕竟目前来说,很多大学都在大城市,大城市的考生占据绝对的便宜。而对于一些偏僻省份的考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要千里迢迢来到大学参加考试。这样的花费不是普通家庭可以负担得起的。所以目前的局面必须要改变。”
“关于高考的模式,大家已经看过。我认为我们大学的招生应该是按照每个省份高考人数来确定比例。就如北大,只是举个例子,不是真实数据。确定五千考生录取一名。这样每个省份都按照高考人数来确定录取的名额。等到未来参加高考的人数增加,也可以适当的调整到一万考生录取一名这样的方式。每个学校按照学校的规模,确定录取学生的比例。只要是教育部直属的大学,他们的招生必须严格按照比例来录取。不允许对于本地学生增加录取人数,对于每个省份都是按照比例公平录取。这样就算是偏僻省份的学生,也能够有机会读其他省份的大学,可以读北京、上海的大学。”
“我们高喊公平,我认为教育的公平才是社会平等和公平的基础。如果教育都不公平,那么一切的公平都是喊口号而已。不过统一的高考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就如高考的出题、保密、考试场所、批卷、公布成绩、录取学生,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出现问题。大家都谈谈。”
相比起国际环境来说,张学文相信只要国内的事情好好解决,那么中国是不会有问题的。
内功深厚,才能够不怕任何的外部打击。
因此虽然目前和日本的交锋已经是白热化,但是张学文关注的依旧是国内的问题。现在国内有一大堆的问题需要处理。农业改革委员会目前处理中国农村问题,训政委员会在为六年后的选举做准备,还有机构改革,以及城市改革。一大堆的问题。
不过这些才是中国发展的核心。
“我认为这不能着急。这样的事情着急就很有可能出现问题。”
禹之谟接话。
“考试很重要,自古都是如此。一旦开始全国统一高考,那么他的重要性就会凸显出来,会成为整个社会最关注的东西。而高考需要协调的方面太多,考题、试卷的保密和安全,到时候需要教育部甚至是公安部,其他政府部门都要协调。这就需要我们做出一个最周密的计划。而且也要给各个大学和中学准备的时间。”
“嗯。”
张学文点头。
考试,从以前的科举考试开始,这就是中国读书人最大的东西。中国的阶层想要流动,考试的公平是非常重要。不管后世对于高考有多少的不满,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高考依旧是一个跃龙门的好机会。
应试考试依旧是相对公平的东西。大家比的就是一个,那就是成绩。相比起来什么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弄一大堆主观性的东西,就会多了人为操作的可能。
只要是中间环节当中人为操作的东西多起来,就更容易出现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出现。
所以有更好的方案替代之前,张学文认为高考是目前最适合中国的一个方法。
“那稽亭兄的意思是……”
“跟训政一样,设立一个时间。几年之内我们让大学、中学,还有教育部做出一个最周密的计划。也要广泛的宣传,让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的高考制度。成熟之后,才开始真正的进行。”
“不错。不错。”
稳妥是必须的。
毕竟现在的教育情况,也没有到乱套的地步。不能因为急于求成,反而弄成大问题。因此张学文道:“就让教育部牵头,让熊希龄牵头成立一个高考筹备委员会。专门负责这个事情,给三年的缓冲器。三年,也就是从1923年开始,全国就正式进行统一的高考制度,废除目前大学自主招生的做法。”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