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欧战已经是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德国的确很顽强,应该说很厉害。
英法两国希望在西线继续加强进攻,可是被德国死死地顶住,损失惨重。当然德国也不好受,毕竟在西线英法两军拥有四百多万军队。
而损失惨重的法国军队,下面的军人甚至是拒绝他们将军的命令。不愿意继续进攻德军的阵地,因为和德国几年的拉锯战当中,法国的损失最为惨重。
法国到现在为止,光是阵亡的士兵就有百万。加上受伤的,已经付出了快三百万的伤亡。法国整个国家的人口才四千多万,光是军队的伤亡就有快三百万。
加上平民的死伤,法国真的是扛不住了。因此法国军队都有哗变的危险。
看到法国军队这样的情况,在西线只能是英国人顶着德国。最近两个月内所有的协约国在西线的攻势都是英国人发动,但是英国人付出了四十多万人的伤亡,只是推进了不到五英里。
西线再次处于对峙状态当中。
而在另一边,伊松佐河附近意大利军队和奥匈帝国的军队纠缠在一起,并没有什么进展。这个时候德国军队突然杀出,配合奥匈帝国的军队攻击意大利军队,打的意大利军队丢盔弃甲。
意大利军队全线溃败,被俘万人,伤亡13万人。
一战就丢失了近五十万军队。
俄罗斯这边则是越来越困难。
1916年的时候,俄罗斯一次战役就伤亡一百多万人。不过俄罗斯人口多,军队多。伤亡如此严重的情况之下,还能够把德国给推回去。
因为德国和俄罗斯的战争也是损失惨重。
俄罗斯损失得起一百多万的部队,德国人没有这样的资本。看看人口就知道,俄罗斯的人口是德国的两倍还要多。而且德国目前是两线作战,两线英法俄军队的规模有六七百万。
可是俄罗斯国内情况越来越严重。
几百万工人开始罢工,导致俄罗斯的后勤越来越困难。最后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不过二月革命之后,俄罗斯继续参加欧战。
在东线,俄罗斯上百万的部队猛攻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联军。可是被德国和奥匈帝国的部队联手反击,弄的俄罗斯军队全线后退。德国人没有放过这个机会,继续对于俄罗斯军队穷追猛打,让俄罗斯军队不停的后撤,损失惨重。
这就是德国。
已经被打的不成样子,三年的战争已经让德国人力、物力消耗严重,军事力量也是大大削弱。但依旧是非常顽强,英法俄意这些国家几百万军队围着德国和奥匈帝国,但也没有多少进展。
反而自己损失惨重。
还好德国虽然在局部胜利,但是每一次的胜利,他都付出足够的代价。相比起英法俄意这些协约国的战争潜力来说,德国的战争潜力已经见底。
每次的胜利,德国军队也会付出很大的伤亡。
而英法两国看到自己军队人数不足,就开始从他们的殖民地武装一些部队来到欧战,让这些部队上去当炮灰。
而已经宣战半年多的中国,却在地球的另一边悠哉悠哉的挣钞票。随着美国机器的到来,特别是那一批在美国已经落后,但中国很需要的机器到来,中国各大矿厂的规模开始增大,产量开始增加。
特别是煤矿。
今年的目标是煤矿产量突破三千万吨,但是随着煤矿企业规模的增加,加上国家慢慢的减少对于锑矿、钨矿这些会在战争之后订单减少的项目的投资,把这些投资都投入到煤炭、钢铁行业之后,钢铁、煤矿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
现在是十月份,煤矿产量已经是突破了三千万吨,达到三千二百万吨。
按照现在的按照来看,今年全年的煤矿产量能够达到三千九百万吨,快四千万吨。比年初的目标增加一千万吨。这里面美国支援的一批机器功劳很大。
钢铁产量也是如此。
几座新高炉的设立,加上对于钢铁行业的投资增加,今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会突破四十万吨。
可以说中国接着世界大战的东风,经济发展非常迅猛。1913年年末,制定的五年计划,也就是到1918年目标,早在1917年年初就已经超额完成。
也就是说因为一战的原因,中国利用三年时间,超额完成了张学文入主中央之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甚至很多行业,都已经是完成了当时制定的十年计划目标。
可是挣钱也是有矛盾的。
“荣老板,你这样就不对。我们还等着分钱。”
“胡教授,你不要着急,听我说。现在这个行业的潜力很大,市场也很大。我们趁着这个机会不大力发展,等到其他人或者是外国公司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我们就失去最佳的发展机会。”
荣德生给胡仁源解释。
说句实话,他们一个是商人,一个是教授,完全不一样。
胡仁源让他当一个厂长,让他搞技术,那绝对是一等一的。但是做生意绝对不是胡仁源的长项,不然当初也不会是李燮和亲自出马和荣家兄弟谈判。
荣德生不同。
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商人,也是非常胆大的商人。
自从荣家开始入主第一机械厂,荣德生就立马做了几个动作。当时第一机械厂百分之六十的股份交给荣家处理,这部分钱最后算之后是八百万人民币。
也就是说荣家欠政府八百万。
可以慢慢还。
不过荣德生进入第一机械厂之后,就先是把自己在第一机械厂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拿出来,在上海发行。弄来了几百万的资金,然后把拿到的这笔钱投入到他们荣家的产业。
连续成立了荣家第九个、第十个面粉厂,第三个、第四个棉纱厂。之后紧接着让这些新建的厂子在第一机械厂下了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