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国不同。
说扩军就扩军,扩军就是百万部队。百万部队需要的枪炮,需要的子弹、炮弹,那需要多少钢铁、火药。但中国就是能够供得起。
因为中国大。
有足够的资源让中国利用。
汉阳兵工厂目前光是工人规模就超过七万人,各种机床有一万两千多个。太原兵工厂成立才不到两年时间,但工人规模也已经是有上万人。
当然太原兵工厂的工人素质和汉阳兵工厂是比不了的。
因为汉阳兵工厂是把南方几乎所有的兵工厂都给合并,加上武昌这边本来就工人不少。重点发展汉阳兵工厂,所以才会有七万多的熟练工人。
太原兵工厂虽然工人有上万人,但熟练的工人只有两千人左右。其他八千人还需要在厂子里慢慢的学习,这需要时间。
不过也能够看出中国的规模优势。
还有铁路。
当中国政府支持之后,目前粤汉铁路、川汉铁路都已经通车,以及大同到太原、大同到察哈尔的铁路也已经通车。包括北京到库伦的铁路,也已经修到了北京到绥宁。
铁路是吃钢铁很多的行业。
加上一些短途的铁路,中国目前拥有一万八千公里的铁路。辛亥年的时候,中国的铁路已经是有近一万公里。当然这里面近三千公里的铁路,还在外国人手中。不过也是成果很大。
从辛亥年算起,也就是五年的时间,中国已经是修了八千多公里的铁路。
发展非常快。
应该说从整体的数据来说,非常好看。一个拥有四个多亿人口的大国开始发展,纸面上整体的数据变化非常大。几乎是一天一个样。
大国的整体实力,就是这样发展的。
“季直先生,你就不要说这些。你就说说,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这种不足,张学文是很高兴的。
煤炭不足怕什么?钢铁不足怕什么?这是表明中国工业在发展,对于这些能源的需求很高。
“重点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这几年我们到处都投资,资金有一些分散。我们应该做一个计划,优先成立几个煤炭企业。也重点打造几个钢铁公司。在五年之内,煤炭产量要超过五千万吨,钢铁产量应该要达到七十万吨以上。”
张謇的计划非常有魄力。
五年之内,煤炭产量和钢铁产量都要翻一倍。
“钱都是有限的。而且早就有计划,你们准备从哪里筹钱。”
“可否缩减一下军费?”
这是张謇考虑很久的事情。
张謇认为现在的军费太多。陆军已经扩军到百万军队,现在为了打造空军、海军,军费已经太多。以及汉阳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武昌飞机制造厂,武昌造船厂等等,还有很多军校的开办,都让国家投入巨资。张謇有一些不满意,现在的中国应该是利用欧战的好机会大力发展经济才对,大力进行建设才对。
虽然张謇知道这样的建议会得罪军方。
张謇在人民党地位很高,但说起来并不是人民党嫡系出身。因此在军方并没有什么势力。在目前这个军方势力很大的情况之下,他本不应该得罪军方。
但张謇不怕。
因为他认为自己一片公心。
“季直先生,这个恐怕不行。”
“为什么?总统,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战今年想要结束也很困难。而且就算今年结束,欧洲强国想要恢复元气,也需要好几年时间。发展军队,我们其实并不是那么急迫。”
张謇要缩减军费,还有一个判断就是认为,欧洲强国想要重返远东,几年之内是不可能的。
对于张謇,张学文很尊重。
因此他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张学文还是解释道:“你说的很正确。据我的观察,这一次战争今年是不可能结束的。而且这一次战争欧洲各国的确是元气大伤,几年之内很难返回远东。但这不是理由。等到他们回到远东,我们再加强军队就来不及了。”
“等到他们回到远东,我们就不能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实力,让欧洲强国再也不能跟以前那样对待我们。因此军队发展绝对不能耽搁。因为就算他们元气大伤,你看看他们这一次欧战的实力,对付我们中国还是轻而易举的。我们利用这一次欧战机会,从欧洲国家当中收回来太多权利,逼迫他们的地方比较多。他们肯定会不满。所以我们要有保卫自己的力量。”
张謇叹口气。
虽然想过张学文会不同意,但听到张学文真的不同意,还是有些失望。不过他不是容易气馁的人,因此立马道:“总统,既然无法缩减军费。那么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中央出一部分,地方出一部分,以此来确定股份。”
“季直先生的意思是中央和地方合作?”
“是。”
张学文忍不住频频点头。
张謇真的是什么办法都有。目前中国的政府企业,要么是直属中央的企业,要么是地方政府的企业。而张謇的意思是,其实也并不需要分的那么清楚。
“这个的确是值得试一试。”
“中央、地方,本来就是如此。我们只要分得清楚,那么就不会有问题。中央不去谋夺地方的资产,大家就当作是做生意。不要掺杂其他的东西。而且我们还可以引进一些民间资本,缓解一下资本困难的局面。目前煤炭、钢铁只要开始生产都是挣钱的。我相信地方政府也好,民间资本也好,都肯定愿意的。有些时候,国家只要掌握大方向就可以。一些具体的细节,大可以放手。”
张謇的意思,张学文明白,而且非常赞成。
国家如果包办一切,并不是最合适的方法。只要国家牢牢掌握一些支柱性产业,那么有些产业的确是可以放开。只要做好监管应该问题不大。
“这个方案不错。季直先生,你们先计划一下,做一个范本试一试。如果可以,就推广。”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