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欺人太甚。”
在中央势力全面渗透奉天的时候,日本人突然插手。
日本公使刚刚出面会见外交部部长唐绍仪,表示不希望奉天出现战事,影响日本的利益。而且表示冯德麟是大日本帝国的好朋友,推荐冯德麟成为凤城都督,掌管凤城的一切军政事务。
让唐绍仪是勃然大怒。
我们任命谁担任什么位置,这是我们中国政府的事情。和你们日本有什么关系。不过这是大事情,唐绍仪立马上报。张学文也是紧急召开会议。
“冯德麟一旦被任命为凤城都督,到时候整个关东州和凤城就会连成一片。日本人的势力就更大。”
对于日本人的目的,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日本人这是要扩大他们在东北的势力。当年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人占领辽东,当时清政府是把辽东和台湾都割让给了日本人。
不过当时看到日本人胃口太大,因此俄罗斯、法国、德国三个国家联合干涉,逼迫日本人把辽东让出去。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三国干涉还辽”。
但日本人对于辽东的野心从来没有消失过。
“打不是一个好办法。”
杨度看张学文在那里举棋不定,因此第一个发言。
杨度是总统府秘书长,张学文开什么会议都会带着他。也是张学文最大的幕僚长。
“现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很好,不应该中断目前的发展。而且东北和山东不一样。日本人之所以在山东后撤,除了日本财政问题之外,山东并不是日本人的核心利益,就算是占据山东对于日本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因此他们可以让步。但东北不同。”
“日本从甲午战争开始到日俄战争,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伤亡几十万人,才拿下了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利益。又经营了十年时间,此地的利益日本人是绝对不会让步。而且这里是日本的战略方向,断然不会放弃。一旦我们和日本在东北产生激烈的交战,日本人一定不会跟山东一样轻易放弃。到时候双方在东北估计会有几十万人的大战。这对于目前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和日本在山东交手之后,中国高层的判断是,日本的确比中国强大。
但这种强大,也仅仅是一点点而已。
也就是武器装备稍微好一点,训练水平好一点,因此战斗力比中国军队强大。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这种差距并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特别是随着中国开始扩军,在这方面大家越来越有信心。但在东北打一场几十万人的大仗,中国还没有准备好。
目前中国还在收拾国内的实力派,需要的是一个安定的环境。
“是啊。东北的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我们有足够实力之前,最好应该是保持现状。”
张謇插嘴。
张謇是最不希望打仗的。张謇一直以来的主张都是实业救国,进入人民党高层之后,他也是这个主张。因此六十一岁的张謇,几乎一大半时间都在各地考察。
目前禹之谟的建设发展委员会当中,禹之谟坐镇指挥,张謇作为副主任,却是非常愿意到处奔波忙碌。
张謇不敢说大公无私,但绝对是一个值得推崇的人物。
自从成为了人民党高层,成为目前政府副总理之后,他把自己在南通的生意都给结束。张謇的各大厂子都是利润非常高的。当张謇要出售自己产业之后,对他产业感兴趣的人非常多,因此张謇很快就把自己的产业出手。但张謇完全不心疼。
然后他把自己成立的私立南通大学,纳入了教育部的计划当中。
这所学校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农校。正是因为如此,张学文还非常吃惊。没想到这个时候中国已经有农业学校,实在是不可思议。虽然规模小,但已经办了十多年时间,人才真不少。因此这所学校被任命为中国农业大学,进入了教育部1914年第一批十所公立大学中的一个。
中国农业大学也从南通搬迁到了南京。
不仅仅是如此,张謇还从自己的家产当中拿出三百万给中国农业大学。本来这些大学进入教育部之后,以后的经费就是国家负责,教育部下拨。
当然这些大学也不拒绝外来的捐助。
张謇这等胸怀,让张学文都是非常感动。因此张学文就让张謇给中国农业大学写牌匾,而且认为张謇应该成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名誉校长。
毕竟张謇可是把自己一大半财产都拿了出来。
张謇对于现在中国的发展很满意。因此他不希望战争打断目前中国的发展。
杨度笑了笑。
并没有因为张謇插话,就有什么不高兴。毕竟张謇名望很高,又是人民党最高层。对于张謇,就是张学文也是非常尊重。就算有些时候大家的观点不一致,但张学文都是耐心的说服张謇。
“张总理说得对。保持现状是最好的办法。总统,我们可以不搭理冯德麟,也不搭理日本人。我们的部队一直到凤城之后,就停止前进。我们不承认冯德麟在凤城的统治权,但又不去管他。如果我们现在任命他为凤城都督,那么第一是违背我们军民分治的政策。第二是以后处理起来就太麻烦,第三说出去不好听。”
杨度的话,让在场的这些人都点点头。
如果再次恢复所谓的都督这样的职位,那么以后怎么说。你中央说军民分治,怎么还出来个都督。现在中央还没有完全解决地方实力派,到时候怎么跟他们解释。
再者一旦给冯德麟一个正式名义,以后怎么收拾他。最后一旦任命冯德麟担任凤城都督,那么说出去不好听,好像中国怕了日本人一样。
“只要我们不搭理他,他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等几年之后,我们这边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收拾冯德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