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很不好。
但有时候战争也是梳理各方的催化剂。就如这一次在山东和日军交手,还没有怎么大打出手,但张学文的新政府在中国国内的威望大盛。
因为自从鸦片战争开始,张学文是第一个这么理直气壮的反对日本人的要求。而且针锋相对的派出了十万军队。
所以新政府的声望提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加上因为是战争时期,大家对于政府的支持是空前的。就是普通的地方实力派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说什么。也就是在报纸上,一些文人抨击中国目前的政策。
没有了很多掣肘,很多本来争议很大的法律条款都能够顺利推行。
江浙沪地区的整编工作也是有条不紊的进行。张宗昌在看到国内局势之后,明白自己继续留在浙江,只能是被张学文消灭,因此竟然是选择潜逃。还好张学文的人早就盯着他,在上海码头抓住了张宗昌。
随着张宗昌的被抓,浙江的北洋势力全都土崩瓦解。
弄的江苏的王占元最为尴尬。
因为目前的江浙沪只剩下王占元的部队。
最后王占元无奈之下也是接受了张学文的建议宣布下野。至此张学文顺利的解决了最大的一股地方势力,江浙沪地区正式开始纳入张学文的管理当中。
当然这个地方的问题很多。
毕竟要整编近十万的北洋军部队,还要整理江苏十九师,浙军第五军这些部队。以及此地毕竟从来不是人民党的地盘,这里的地方实力派也需要时间去梳理。
可毕竟冯国璋都收拾了,剩下的几个地方实力派翻不起大浪。
江浙沪的问题解决之后,建设的事情一点没有耽搁。
一边打仗,张学文一边也没有耽误建设。因为张学文这一次打仗的钱,并没有动其他部门的款项。因此各项建设也是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而西南钢铁集团、西南煤矿集团,都因为此次战争,订单非常多。
不过这只是局部。
中国的发展需要的资金不是几个亿,就是几十个亿投入进去,也是不够的。
焦头烂额的时候,张学文接待了国民党又一个大佬人物。
“仲恺兄,欢迎欢迎。”
廖仲恺。
几天的考虑之后,廖仲恺也慢慢的想通了。自己当初跟着总理不就是为了中国能够摆脱积贫积弱的情况,自己当初就是因为信奉总理的三民主义,所以才会参加同盟会。
现在国民党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弱,没有了孙中山的号召力,没有了黄兴的实干,更没有宋教仁的组织。当然更缺少了很多中坚派。
廖仲恺甚至是担心,担心再过一段时间,国民党就会从一年前的中国第一大党变成一个三流党派。
因此廖仲恺也想明白了。
人民党也是同盟会出身,信奉的也是总理的三民主义,甚至他们的三民主义比总理的三民主义更有操作性。而且人民党目前是执政党,有能力实现三民主义。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拘泥于国民党和人民党。
廖仲恺才三十六岁。
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未来还有二十多年的政治生命。可不愿意继续浪费自己的时间。如果人民党真的能够实现三民主义,廖仲恺也愿意献出自己一份能力。
“兜兜转转。”
廖仲恺苦笑。
同盟会成立,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的革命党组织。如果没有分裂,现在的中国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纷争。同盟会分裂成了光复会、共进会,后来共进会加入了人民党,同盟会改造成了国民党。
其实说来说去大家本来都是同盟会。
如果同盟会能够万众一心,那么中国革命怎么会如此多的波折。
“来,仲恺兄。你能加入我们人民党,我真是高兴。”
张学文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目前的国民党实力已经削弱的不成样子。有实力的国民党党员,很多都已经跳槽到人民党。就连林森和柏文蔚两个人目前也是慢慢的靠拢人民党。
只差一步,他们两个人也有可能加入人民党。
剩下的这些人当中,张学文最看重的也就是眼前的廖仲恺。此人筹款能力不差,在日本学习的就是经济,辛亥革命之后也一直担任广东的财政厅长。
当然张学文更看重廖仲恺此人的海外关系。
“不敢。我只是想为建设国家尽一份力。”
“坐,坐。”
坐下之后,张学文问道:“仲恺兄,你有没有想过要做什么。”
张学文试探一下。
廖仲恺的资历、地位虽然无法和汪精卫、宋教仁他们相比,但也是国民党大佬人物。孙中山在南洋的时候,廖仲恺一手掌管孙中山的钱袋子。
做的非常不错。
历史上孙中山和陈炯明翻脸,陈炯明没有抓住孙中山,但抓到了廖仲恺,让陈炯明兴奋好多天。陈炯明直接放言,没有了廖仲恺,孙中山什么都不是。因为当时孙中山所有的钱,都是廖仲恺负责筹款的。
这样资历的人物,张学文想听听廖仲恺的想法。
“子清,自我参加革命,对于工作从来没有任何的要求。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廖仲恺很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