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舆论问题交给宁调元之后,张学文立马着手开始布置东北的问题。
因为舆论虽然气势汹汹,但对于目前的张学文真没有多少影响。人民党是同盟会西南支部改编而来,本来就是玩学生运动出身的党派。
而且张学文的统治基础,和这些人也没关系。
虽然人民党内部也有不少人反对张学文干涉大学,但不成力量。张学文控制的西南和西北,连个好大学都找不着,对他们没什么影响。
而且张学文还准备在西南、西北大力发展教育,对于教育界已经是相当好的消息。
所以舆论问题交给宁调元,张学文开始关注国内实力派的问题。
杨度的做法起了效果。
张作霖果然是没有把马龙潭的部队交给汤玉麟,反而是交给了孙烈臣。孙烈臣和汤玉麟都是张作霖麾下的旅长,张作霖的做法弄得汤玉麟火冒三丈,和冯德麟一起给张学文发报,请求驱离张作霖。
不过张作霖是奉天实力派。
按照当初的约定,张学文并没有任免这些军官的权利。
“总统,无法免官,可以升官。”
杨度现在完全成为了张学文的幕僚。就留在张学文这里给张学文出谋划策。张学文任命杨度为总统府秘书长。
“在东北成立一个军,囊括二十七师、二十八师,还有驻扎吉林的孟恩远二十三师。然后可以任命冯德麟担任军长兼任二十八师师长。之后冯德麟如何调整东北部队,那就是他的本事了。”
“恩。”
张学文点了点头。
虽然他们八个人结拜兄弟,但是在权力面前也是你争我夺。只要没有外来的压力,他们之间的冲突会越来越大。张学文要做的就是在他们中间加把火。
让奉天彻底热闹起来。
只要奉天热闹,张学文就有机会。而且张学文唯一忌惮的就是张作霖,愿意给张作霖不停的添堵。等到张作霖忍无可忍,做出什么事情的时候,张学文就可以找到借口插手东北。
“大家觉得如何?”
“不错。现阶段最好不要动武,让他们自己乱就可以。”
“对。最好是他们自己出现内讧,然后邀请我们,或者我们以他们内讧的名义派兵进入东北调节。这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可能,大家当然希望快速统一。
早日消除这些不停中央号令的地方诸侯。可是没有借口就出兵,会极大地影响中央的权威。毕竟刚刚结束政协会议也没有多长时间。
“那么东北的事情就这样处理。雨岩,你就以全国部队整编的名义把这条命令传达给东北那边。”
“是。”
蒋作宾点点头。
“我们接下来就讨论福建的事情。对于孙道仁的要求大家怎么看?”
讨论完了东北的事情,张学文开始谈起福建的事情。
对于现在的张学文来说,除了和各国列强周旋、建设之外,就剩下如何对付这些国内实力派。为了对付他们,张学文真是手段用尽。
包括对付冯国璋。
往他控制的江浙沪三地也是不停地派人进行各种策反。包括策反江浙沪的一些大家族,希望他们不要支持冯国璋。反正是能用到的手段都用上。
福建当然也在张学文的谋划当中。
“派,越快越好。”
刚刚被任命为北京市长,北京也是刚刚从直隶独立出来,正式成为民国首都。第一任市长是张学文从湖北省长的位置上调到京城的谭延闿。
谭延闿也是第一次参加如此的高层会议。
可能是调到京城,心情不错。因此谭延闿立马道:“孙道仁此人虽然以前是第十镇统领,但在军队建设上并没有多少建树。在第十镇当中的威望根本无法和许崇智相比,没有许崇智,孙道仁根本就控制不足第十镇。当年他参加辛亥革命,还是许崇智逼他参加的。孙道仁此人年轻时候英勇作战,但是现在完全成为了一个官场老油条,真的让他平定目前的情况,他根本就没有办法。”
之前的福建都督孙道仁是湖南人,谭延闿对他是熟悉的。
其实辛亥革命福建独立,湖南人的贡献还真不小。特别是福建同盟会的领导人彭寿松此人就是长沙人。在辛亥革命之后,孙道仁虽然是都督,但是福建的军政大权其实就掌握在彭寿松的手上。
只不过彭寿松后来做出了让人人神共愤的事情。
在选择福建省议员的时候,彭寿松让省议会留下十个固定名额,那就是专门交给在福建的湖南人的。这个事情让很多人非常不满。
同盟会会员蒋筠和《民心报》主办黄家宸反对尤烈,他们在公开场合反对彭寿松这样的规定。认为议会不应该留下什么特定转额之类的东西。这不符合民国的规矩。
本来以彭寿松在福建当时的地位,只要取消这个名额,做的在巧妙一点,说不定还能被人说成是大公无私。可是彭寿松一怒之下,竟然是派人把他们两个都给暗杀。
这可是轰动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