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宁调元是日本大名鼎鼎的宣传家,和马君武的关系也相当好。因此不怕马君武的样子,反而继续调侃他。马君武看到宁调元吊儿郎当的样子,没有搭理其他人,气呼呼的直接离开。
“厚山兄,厚山兄。”
张学文叫了马君武的名字,但是马君武并没有理会。怒气冲冲的离开,弄得在场几个人都是面面相觑。张学文忍不住对宁调元道:“羽衣女士是什么典故?”
“哈哈,哈哈。”
宁调元哈哈大笑。
然后才跟大家讲解。梁启超在日本当主编的《新民丛报》穷,梁启超本人也没有多少资金支持这个报纸。而马君武也是穷学生,在日本的时候并没有多少钱。因此只能是给很多报纸写稿子挣钱。这里面给《新民丛报》写的稿子很多,开始是因为慕名梁启超。
可是《新民丛报》缺钱,不是很痛快的给钱,弄得马君武火冒三丈。虽然马君武很佩服梁启超,但不给钱马君武也不干,因此再也不给《新民丛报》投稿。马君武虽然是学化学的,但是文学功底很好,笔锋锐利,很多读者都非常喜欢。
梁启超看到马君武不投稿,急的团团转。此时梁启超有个同学叫罗普,听到这个事情之后,便给梁启超出来一个主意:“马君武近来不常来稿,必是见我们发不出稿费了,待我耍他一下,不怕他不源源投稿。”
罗普立马就开始写文章,罗普的文章写的也是相当好。而罗普用的笔名就是“羽衣女士”,而梁启超又用编者名义,在作品后加上按语:“羽衣女士,为广东顺德人,才貌双绝,中英文皆有极深造诣,现在香港某女校执教,本报承其惠稿,至为荣幸,经承其垂允为本报特约撰述,今后女士大作,将源源在本报发表。”
马君武是风流才子。
当时才二十几岁而已,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大为惊叹,因为文笔真的很好。罗普就顺便告诉马君武,这个“羽衣女士”是如何如何的漂亮。弄得马君武是春心荡漾。罗普还告诉马君武,此女是自己的表妹,很快就会到日本留学。她也非常喜欢马君武的文章,平常就是通过“新民丛报”了解马君武的文采。以后到了日本就让他们认识。
这让马君武心花怒放。
从那个时候开始,马君武是每期都给《新民丛报》写稿子,从不耽搁。然后天天过来催促罗普,问这位“羽衣女士”什么时候来日本。
就这样罗普耍了人家马君武半年时间。
到了最后罗普实在是瞒不过去,只能是告诉马君武,这段时间写文章、给你写信的就是罗普自己。
这件事情当年在日本非常出名。
所以马君武才会暴怒离开。因为实在是太丢脸,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所谓“羽衣女士”,他几乎免费给《新民丛报》写了半年的稿子。
“哈哈。”
“有趣,有趣。”
几个人听宁调元讲完之后,都是哈哈大笑。张学文虽然也去日本留学,但是真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因此也是笑的前俯后仰。
马君武果然是风流才子。
在国内和张竹君有过那么一段,没想到到了日本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果然是马君武。
“对了,厚山兄怎么突然到了我们长沙。”
国民党刚刚成立没有多久,马君武的资历和地位,在国民党应该地位不低。现在国民党到处拉人,到处宣传,宋教仁是一定要拿下组阁的权力。
马君武应该也忙才对。
“不清楚。他突然跑过来跟我说,他要在西南办学校。让我们给钱。”
宁调元也是苦笑。
马君武这个人风风火火,想一出是一出。来了直接就拉着宁调元找张学文。说起来现在张学文也好、宁调元也好都是左右中国政局的大人物。
但是在马君武的眼中,这些根本就不算什么。
你就算是大总统又能如何。
“如果厚山兄,真的想要在我们西南办教育,这是一个好事情。”
张学文点点头。
马君武脾气大,但同样人脉很广。马君武此人在两广地区认识人多,想要办学就方便很多。不过张学文想了想道:“我最近一直在考虑关于掌管留学生资金的人。厚山兄来了,我就不怕了。就让他负责这笔留学资金。也让他负责选拔留学的人。”
第一次送人去留学。
第一批留学生,经过大家层层选择,目前西南五省总共选出了四十七人。可正是因为第一批的留学生,所以张学文很是不放心。
毕竟别看仅仅是四十七个人,给这批人的留学经费可不是小数目。
在五六年前,去英国留学的公派生,国家每年大约要给每个人两千两上下的资金。过了这几年,这个费用继续提高。四十七个人,张学文准备了十三万两的资金作为他们一年的费用。
准备让他们都去英国学习。
后续还有去德国、去美国,反正张学文已经准备在未来两年之内少说也要派三百人以上的公派留学生。需要百万资金。可是这么一大笔资金,张学文要找人负责。
看马君武张学文就认为马君武很合适。
此公虽然脾气大,但此人节操还是满满的。钱放在他那里张学文很放心。而且对于教育,他也是非常支持。
“不过来的路上,他说他想办一所大学。”
“那简单。让他打个报告上来,最起码要知道是什么样的大学,什么规模、什么性质。这样财政才能够给他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