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并没有遮遮掩掩。
除了一些反帝反封建,容易激怒国外势力的东西之外,其他的都是如实的公布。其实目前中国公开的政党有几百个,有的政党只有小猫两三只,也组成一个政党。
他们都有自己的党纲,有些甚至非常可笑。张学文公布的党纲算是最严密,而且最完整的一个。
因为张学文准备在全国各地公开吸收人民党党员。当然需要让他们知道人民党纲领。
“谢谢,孝直先生的肯定。”
“子清,给你介绍两位南浔大亨。张静江,庞元澄。这位是定海商界领袖,朱葆三。”
“久仰大名。”
张学文立马抱拳致意。
因为这几位都是大名鼎鼎,是中国最顶级的大富豪。张静江不用说,这位可是孙中山的财力后盾。当年张静江在英国认识孙中山之后,立马介绍很多南浔富豪子弟加入同盟会。
在孙中山刚刚回国,手上一个子都没有的时候,正是张静江发动南浔富豪给孙中山提供百万巨款,才让孙中山喘口气。不然孙中山在南京一天都撑不下去。
至于庞元澄,这位也是南浔大富之家的后人。
庞家和张家一样,都是号称拥有千万资产。而且庞家和张家联姻,庞元澄是张静江的舅父。在上海起义的时候,陈其美和光复会革命军一半军费都是庞元澄一人付的。
可以想象庞家的资产规模。
庞元澄仅仅是庞家的一个直系子弟,就能够动员这么多钱,支援革命。孙中山刚刚回国,下榻的别墅就是庞元澄的别墅。
至于朱葆三更是中国金融界的大佬。
孙中山成立临时政府,手上实在是没有钱。因此想要跟一些洋行借钱,但是洋行根本就不信任他。南京临时政府的官员不管再怎么说也没有用。最后这个事情惊动了朱葆三。
所以朱葆三写了一封信给他们,说自己愿做担保。
事情立马解决。这些一直推脱的银行,立马就借钱给南京临时政府。
以至于上海传出“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这样的话。可以想象朱葆三在金融界的地位,可以想象他的财力。那些银行仅仅是接到他的信,立马就改变态度。
这几位可都是中国商界执牛耳的大人物。
孙中山在南京,如果没有这些江浙沪的富商支持,临时政府哪里能够坚持几个月时间。连半个月都无法坚持。
“各位请进。”
看到他们几个,张学文就明白张謇此次江苏的结果非常好。不然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大人物来到长沙。
“巡阅使,幸不辱命。这一次我为株洲引来了大批资金,预计超过千万,一两个月之内会陆陆续续有人过来。今天他们跟我过来,也是有建厂的意向。”
“季直先生,你辛苦了。”
张学文大喜。
能够认识张謇,简直是太好了。如果真有千万的资金流入湖南,对于湖南经济的发展一定是一日千里。毕竟那可是千万资金。
湖南一年的岁入才多少。
“巡阅使,我听闻你成立了西南银行。西南银行管西南五省所有的借贷业务,还有其他保险业务。我如果想要成立一家银行,不知道可不可以。”
朱葆三突然问了问张学文。
“当然没问题。”
成立银行。
这是好事情。只要朱葆三有能力经营银行,张学文是根本不在意的。湖南想要发展,就要充分调动湖南民间的富商投入商业。到时候他们肯定也是需要钱,银行是必须的。
“只要银行遵守我们的法律,遵守我们制定的规矩。我们欢迎朱先生成立银行。有任何的问题,你直接跟季直先生反应。他会全权负责。”
“那么有什么优惠吗?”
“哈哈。”
果然是商人。因此张学文笑着道:“这一次到株洲的厂子,我们会以低价把土地交给工厂,在税收上也会有所倾泻。第一年收正常的百分之三十,第二年是百分之五十,第三年和第四年百分之八十,第五年开始正常收税。”
“好气魄。”
朱葆三哈哈大笑。
然后直接道:“我拟定投资三十万,建立一个面粉厂。再投资四十万,建立一个榨油厂。还有投资五十万,建立一个水泥厂。最后我想在株洲投资一百五十万,成立株洲商业银行。”
“朱先生,你真是大气魄。”
张学文深吸一口气。
之前卖公债的时候,还以为西南的富豪挺厉害。但是今天看到来自江浙的富豪,张学文才明白什么是大富,什么是财力。几下之间,朱葆三就要投资两百七十万。
这样的资本额如果放在西南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富豪。
面粉厂、榨油厂、水泥厂,虽然都是一些轻工业。但对于经济的贡献还是蛮大的。雇佣的人也会很多,带动株洲经济的发展。
“这只是目前初步的打算。我还要亲自去株洲看看,看看还有什么其他项目值得我们投资。”
“退庐先生大气魄。看来我也不能甘居人后。”
听到庞元澄的话,张学文立马来了精神。朱葆三一口气洒出两百七十万,还表示这不是结束。张学文非常好奇庞元澄会如何。
毕竟庞元澄是南浔四龙家族的庞家出身。
“我投资八十万,在株洲成立中国最大的造纸厂。”
“哦?”
开口就是八十万。
这才是真正的富豪,资金实力真是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