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生哥,好久不见。”
“子清。”
张学文看到刘揆一,非常的高兴。张学文和刘揆一、刘道一的交情可不一般。张学文和刘道一同岁,两个人六岁的时候就认识,开始一起上学。
一直到十七岁,两个人都是形影不离,一直在湘潭的益智学堂上学。
因此交情非常深。
而刘揆一比张学文大六岁。小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是刘揆一手把手教张学文他们的。刘揆一本人学问很好,小时候还是张学文的偶像。
“霖生哥,你回国也不回家看一看。”
“我这不是来了。”
“是。”
张学文把着刘揆一的手,然后道:“走,到里面谈。”
“别着急。”
刘揆一轻轻的拍了拍张学文,然后对他道:“给你介绍一下。林森,字长仁,是临时政府参议会议长。”
“林先生,久仰大名。”
林森。
张学文真的是久仰大名。
毕竟在武昌受到压力的时候,他在九江领导革命,给了张学文这里极大地支持。因为要不是他在九江发动起义,张学文还要防备自己的侧翼。而且林森历史上还是蒋介石政府的最高首脑。
当然这个只是名义上的。
但也是正儿八经的最高首脑。
“巡阅使,不敢当。我才是久仰大名。”
“哎呦呦。林先生,你要是这样说我可不敢当。您是前辈,就叫我子清。不说这些,快进来。到里面再说。”
“对对。”
刘揆一点点头。
到了张学文这里,对于刘揆一来说,跟回到家里一样。
“林先生,霖生哥,你们怎么来了。”
“子清,我们有事情找你。”
“霖生哥,你说。”
张学文面上不说,但心中却是非常惊讶。林森在南京临时政府担任参议院议长,这可不是一般的职位,是南京临时政府当中含金量相当高的职位。刘揆一也是参议院的议员。不过刘揆一别看只是一个参议院的议员,其实他本来是能够拿到临时政府部门总长的。
只不过这一次组建南京政府同盟会几乎是全军覆没。部门总长的职务根本就没拿到几个,除了黄兴的陆军总长之外,其他的都被江浙这边的实力派拿到手。
当然吃了这么大亏之后,同盟会也有办法挽回局面。
同盟会把所有部门的次长几乎都变成了同盟会的。然后把部门日常工作都交给次长处理,用另一种办法控制临时政府。一个简单的临时政府,里面也是有看不见的刀光剑影。
刘揆一一直是同盟会东京本部的庶务,也就是负责人。这样的地位,同盟会又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
刘揆一和林森,都是同盟会大人物。甚至是临时政府的重要人物。
没事怎么会来到长沙。
“我们和袁世凯谈判的事情你也知道。其实我们已经和袁世凯谈的差不多,孙先生也已经同意。只要袁世凯愿意反正,愿意推翻满清,而且赞陈共和,我们就推举袁世凯为总统。”
“这我知道。”
既然是谈正事,张学文立马变得很认真。
“可是你这里一直都不同意。”
“是。”
张学文点点头,然后道:“霖生哥,北洋军造成我们多少同志的牺牲。不说别的,战场上的牺牲我就不说。他倪嗣冲进入安微,屠杀我们的同志,这能忍?”
张学文的声音逐渐变得高起来。
“我们困难,他袁世凯也困难。现在就看我们谁能顶得住。最后顶住的一方就是胜利的一方。可是你们这么快就跟袁世凯妥协,那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是为了什么。”
“子清,不要激动。”
“霖生哥,我能不激动吗?”
张学文忍不住站了起来。
“霖生哥,六年前星台兄在日本跳海,为的是什么。五年前炳生回国组织萍浏醴起义,死伤几千人。跟着炳生一起回国的同志们也是牺牲的牺牲,被抓的被抓。而为了响应萍浏醴起义,湖北、安微、江西、江苏这些地方的革命党也是损失惨重。他们都是为了什么。”
“就说说我们起义之后。武昌起义,十多个小时的激战,一天晚上就有近五千人的死伤。之后的汉口保卫战,更是付出了两万人的伤亡。”
“霖生哥,说说,我能同意吗?我同意,我身后的十几万将士他们同意吗?”
林森看着激动的张学文,突然有一些感触。
对于在南京的那些实力派人物来说,基本上都没有打过仗。可以说辛亥年的起义,很多省份基本上就没有多少打过仗的。很多都是非常和平的宣布独立。
都是地方实力派看到革命形势的发展,立马转向革命。因此根本就没什么战斗。甚至好几个省份都是原来的巡抚成为了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