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长,别开枪,是我。”
“向方。”
“是我。我终于找到你们了。”
年轻的韩复榘甚至都哭了出来。先遣军进入陕西之后,立马是派出骑兵寻找正定起义军的下落。穿过陕西延安府,进入山西之后,用了一周左右才打听到了正定起义军的下落。
终于在平阳府的襄陵找到了他们。
“哭什么,又不是娘们。”
“参谋长,我们已经请来了援军。西南巡阅使张学文派出援兵接应我们。”
韩复榘只是激动。
他很快就恢复正常,立马跟冯玉祥汇报。然后指了指自己旁边的马鸿逵,道:“参谋长,这是此次援军骑兵营的营长马鸿逵。这是我们起义军的总参谋长冯玉祥。”
“冯参谋长,你好。我是马鸿逵。”
“辛苦你们了,谢谢谢谢。”
“没有。冯参谋长,我的任务就是和你们接头,接应你们。我也要知道你们的情况,好回去汇报,商量一下如何接应。”
“那快请。”
冯玉祥很激动。
马鸿逵跟着冯玉祥进入了他们的指挥部,只是一个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里面的王金铭、施从云眼睛都是红红的。因为实在是太长时间没有睡觉,被北洋军撵的跟兔子一样。根本就没能够休息。
要不是正定起义军本身就是二十镇新兵,武器精良,战斗力强悍。而且参加起义的这些部队,本来就是革命党非常活跃的地方。
因此大家的士气还可以。
不然在北洋军这样的追击之下早就散架了。
可是这也不可能持久。如果在没有援军,再没有找到一个落脚点,这支部队就真的要散架。因为这支部队现在是子弹缺乏,粮食缺乏。这几天被北洋军第三镇第五协追的,部队只剩下了一千四百来人。
“子箴,子箴。好消息,好消息。”
冯玉祥非常激动,不停地叫着王金铭的名字。进去之后,大声道:“子箴,好消息。西南巡阅使张学文的援军来了,援军到了。”
“什么?援军?”
“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援军先遣军的骑兵营营长马鸿逵。就是过来联系我们的。”
“少云,这位是我们起义军都督王金铭,这位是我们起义军总司令施从云。”
韩复榘立马给马鸿逵介绍。
“王都督、施总司令,先遣军骑兵营营长马鸿逵。”
“马营长,不知道先遣军在哪里?”
“不远,有两天的路程。快马半天就到了。”
“太好了。”
王金铭和施从云两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笑容。终于等到了,在等不到援军他们自己都要失去信心。这一瞬间两个人对于张学文真的是有无限的感激。
不可能不感激。
这可是救命之恩。终于等到了援军,我们这支部队能够活下来。相比起来冯玉祥冷静很多,转过身道:“马营长,不知道你们有多少增援部队。”
“我们先遣军有三千人。”
“三千人?还是不行啊。”
“冯参谋长,不知道后面的追兵是什么情况。”
“曹锟第三镇的第五协,追兵大约有四千人。”
马鸿逵听完之后,皱了皱眉。然后很不解道:“才四千人,人数不多。”
现在看正定起义军也不少,加上后面的先遣军,双方兵力相差不多。有心算无心,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看到马鸿逵的样子,冯玉祥笑着道:“北洋第三镇,这是北洋军的嫡系中的嫡系。曹锟更是袁世凯的心腹,他的第三镇重武器齐备,还有炮兵营、重机枪营,战斗力及其强悍。”
“都说北洋军强大,能有多强大。”
马鸿逵不屑。
马鸿逵出自甘肃,从小就在军队中厮混,看过无数次的战争。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征战多年,几乎没有对手能够挡得住。毕竟马福祥手底下的部队是,甘肃三大部队的昭武军。
因此别人都说北洋军强大,但是年轻的马鸿逵却是很想试试。
但是听到马鸿逵的话,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几个人都不高兴。因为他们都是北洋军出身,知道北洋军的强大。而且他们被北洋军撵的跟兔子一样,现在被一个小毛孩子这样小看,他们脸也挂不住。
“少云。”
韩复榘很聪明,立马上前叫了马鸿逵的名字,然后道:“我们出发的时候,司令员不是说,只要一有消息就要汇报。”
“对。”
马鸿逵点点头。
“有追兵具体的信息吗?番号、军队人数、武器装备,目前所处的位置等等。”
“有。”
冯玉祥是参谋长,立马回答:“这是曹锟第三镇第五协。协统是唐天喜,下辖第九标和第十标。兵力大约有四千人上下。武器装备来说,他们配备一个炮兵营,配备一个骑兵营,配备一个机枪营。离我们有不到一百公里。我待会给你一份详细的资料。”
“那好。我立马回去报信,你们继续往前走。我留一个骑兵队,我们之间保持联系。”
“可以。”
…………
“大家怎么看?”
“打。”
胡景翼立马就表示出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