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礼。”
看到陈复初部队的时候,张学文真是热泪盈眶。
张学文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看到一排排的尸体,看到一排排的伤兵,张学文真的是非常震撼。原来这就是战争,这才是战争。才短短几天之内,赵恒锡的第二师和汉阳、汉口民军近万人的部队,死伤超过五千人。
光是战死者,就有两千人。
北洋军。
的确很强悍。
在他们炮火、重机枪的火力压制之下,革命军完全是用命来保卫阵地。
陈复初的部队退下来,完整的也就是一千五百来人。张学文直接上前就是给陈复初敬礼,表达自己的无限的崇敬。战争是残酷的。一场大战前面,人命真的什么都不是。
“坤载,你没给我们同盟会丢人。”
“应该的。”
战争能够改变人。
陈复初是科班毕业的军官。在这一次汉口之战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样几千人、上万人规模的战争。课本上学到的东西永远只是课本上的东西。
不说其他的,陈复初虽然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但是一直到长沙起义之前,他只是领导五百人左右的营官。可是这一次战争,他直接领导的兵力达到过五千人。打仗的时候,绝对是手忙脚乱。
但经历了一场严酷的战争,陈复初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跟陈复初在军校学的完全不同。
当然张学文也是如此。
赵恒锡的第二师,在湖南一直是被人嘲笑的。因为在湖南巡防营在剿匪,而新军除了天天训练就没有打过仗。可是今天这一仗之后,第二师剩下的人都变成了老兵。
虽然剩下的军队没有伤势的不到三千人,而且出来了近四千的伤兵。但只要这些伤兵归来,那么第二师依旧是主力部队。
因为他们已经是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争。那些兵成为了老兵。
“坤载,现在听我命令。”
“是。”
“你们的部队立马撤到白沙洲。在那里会有一批新兵到来,你们赶紧进行补充,然后让他们训练。争取早日恢复战斗力。”
“是。”
“你的部队表现很好。现在我以革命军总指挥的身份宣布,你的团升级为革命军第四旅,陈复初担任旅长。你们部队满编四千人,下辖两个团。”
“是。”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敢死队队长李仲麟?”
“是。”
张学文看了看李仲麟。
目前张学文带来的部队,很多都是军官学校的科班生。像李仲麟这样从士兵开始成长的不多,林祖坤算是一个。而且这一次刘家庙保卫战当中,李仲麟担任敢死队队长。
在压力最大的时候,晚上冒死偷袭北洋军,彻底打乱了北洋军的进攻。才在最危险的时候,保住了刘家庙。
因此张学文记住了这个人。
表现很好。
“你们都是共和的英雄。你们的功绩会流传千古。”
“谢总指挥。”
李仲麟上前给张学文敬礼。
“好,大家回去修整一下。以后有更残酷的战争等着我们。”
看着陈复初、李仲麟,张学文心中很是感慨。而且心中也非常有信心。有他们这样为革命不怕牺牲的人,我们的革命一定会成功。
你北洋军实力强大又如何?
北洋军不过是一群靠钱堆起来的部队。而我们有这么多敢于牺牲的人,难道还会害怕你们只有几万的部队不成。
“刘静庵的身体情况如何?”
“已经好了很多。”
刘静庵进入医院已经十多天。张学文是非常想启用刘静庵,因为这是湖北革命党当中真正的大佬人物。不过刘静庵的身体一直没有恢复,因此只能是放弃。
“鸣阶,刘静庵那里一定要加强保卫。”
“是。”
“蔡济民现在在哪里?”
“目前在湖北军政府,担任军务部参议长。”
“真是浪费。”
张学文想了想道:“鸣阶,你让人悄悄的跟蔡济民接触。就说我想见见他。”
“是。”
…………
“幼襄兄,久仰大名。”
蔡济民。
很年轻,只有二十四岁。但他身体笔直,双眼炯炯有神。和这个时代很多人一样,他在嘴角留有胡子。很多日本留学的学生,都是如此打扮。
虽然很年轻,但对于蔡济民的名字,张学文真的是如雷贯耳。蔡济民十八岁就进入湖北新军当兵,没过多久就是新军司务长,排长。
十九岁进入日知会,然后把共进会、振武学社、文学社都进了一遍。他是共进会在二十九标的代表。后来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湖北分会的参议长。
在湖北革命党当中,他这样的革命党绝对少之又少。
即是共进会,又是文学社。还是同盟会在湖北的重要人物。正是他这样的身份,武昌起义的时候,联络共进会和文学社的就是蔡济民。
武昌起义,蔡济民负责共进会和文学社的总后勤。
部队被赶出武昌之后,什么都缺。但蔡济民身为总后勤,却做的非常出色。没有因为后勤原因让部队溃散。
不过他和孙武关系不错,孙武和汤化龙成立湖北军政府,蔡济民也是非常活跃。成为了湖北军政府军事部的参议长,也是湖北军政府经理部部长,全权管辖湖北军政府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