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钧会给他写信?
可是不信归不信,几个会党头头也不能说什么。因为几个人都是文盲,半文盲。仇亮让他们检查一下信件的真伪,就他们这点本事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怎么去鉴别真伪。
聪明的几个会党头头已经明白,仇亮这是要杀鸡骇猴。
因此立马转变态度道:“没想到陈斌生竟然是鞑子的人。我早就看他有些古怪。”
“是啊。陈斌生本来就是鞑子的巡防营统领,给鞑子当狗,一点都不意外。”
“对。陈斌生该死。”
刘玉堂坐在上面真是感觉丢脸。
这群会党头头,都是些什么人。刚开始还气势汹汹,没几下就这个德行。难怪张学文他们更多的是依靠军队,而不是会党。这样的会党能成什么事情。
刘玉堂作为青帮大佬,都跟着丢脸。
仇亮看着这些人一个个摘掉自己,心中冷笑。自己做了这么多准备,岂能让这些人这么轻易脱身。因此他开始有节奏的拍着旁边的桌子。
“踏踏踏——”
会议室外,开始出现整齐的步伐声。很快就进来一批全副武装的军人。
“报告。”
“兰皋先生,快请进。”
涌进会议室的有六十多人,走在最前面的有三个人。仇亮看到他们进来,立马是笑着站了起来。
“蕴存,幸不辱命。”
“谢谢。”
走在最前面的这个人,年纪有四十多岁的样子。当仇亮叫出“兰皋先生”之后,同盟会几个人都立马站了起来。因为这位在湖南甚至是南方地区都是大名鼎鼎。
汪文溥,字幼安,号兰皋。
今年四十二岁。
当年《苏报》的主编之一。说起来苏报本来是胡璋创办的,只不过后来无力继续办下去,就交给了陈范。而陈范就找到了汪文溥,让他当主笔,当主编。
陈范是汪文溥的妻兄,是汪文溥的小舅子。
而汪文溥成为苏报主编的时候,正好是戊戌变法之时。当时汪文溥是支持君主立宪,也就是支持变法的人。因此当时的苏报就是支持变法的报纸。
苏报当时在中国就非常有名。汪文溥作为苏报当时的主编,在中国学界创出了赫赫名声。
只不过后来变法失败,汪文溥就离开了苏报。
但当时来说,汪文溥在中国学界影响力很大,很多年轻人都是看他文章长大的。后来接过汪文溥主笔位置的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章士钊。汪文溥离开苏报之后,回到了湖南担任醴陵知县。也从君主立宪的支持者,变成了革命党。同盟会湖南支部成立之后,也进入了同盟会。
后来受到了萍浏醴起义的一些影响,但在同盟会的保护之下,反而官位是越做越高。前几年甚至已经是做到了长沙知府的位置上。
在湖南官场,也算是能力很强,很有前途的官员。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他是革命党而已。
“应该的。”
汪文溥风尘仆仆,但精神很好。然后让出位置,让后面的两个人站到前面。给仇亮介绍道:“宜章张清源,澧州罗剑仇。”
“两位好。”
“仇部长,你好。”
张清源三十五岁,罗剑仇二十六岁。
张清源是宜章人,小时候家里贫穷,靠着兄长资助才能够上学。不过他本人很争气,读书很好,在长沙学界创出了不小的名堂。十来年的时间,挣下了不少的钱。
在谭人凤率领部队进入郴州的时候,他把自家的钱都当做军费,拉起了一支队伍。张清源本身就是同盟会郴州分部的一员,在这里有很大的人脉。等到他筹集军费之后,在宜章拉出了五百人的队伍。配合谭人凤拿下郴州。
罗剑仇是张家界人。
罗剑仇的家在张家界很厉害,应该说是罗剑仇的母族在张家界是大家族。罗剑仇的外祖父刘明烛,是任过台湾总兵的刘明灯的二弟,在张家界有钱、有地、有人。
罗剑仇是隶属于同盟会常德支部的,直接接受刘道一、蒋翊武他们的领导。在解放常德、澧州的时候,罗剑仇和张清源一样,也是便卖田产换来枪械,把自家的钱都充作军费。在张家界拉起了千人的队伍。
同盟会目前在湖南是缺少一些正规军。
但是这样的民军很多,都是同盟会会员把自家家产充作军费,拉起来的队伍。同盟会西南支部的高层,目前都是全力安抚大城市,没有多少精力去管这些部队。
他们这些民军现在都成为了各地新政府倚重的部队。
仇亮就是因为长沙目前空虚,缺少部队,所以才会调一些实力强大的,同盟会直接控制的民军来到长沙。只不过这个做的很隐秘,同盟会这边也只有四五个人知道。隐秘的调动部队到长沙,保卫长沙。张清源和罗剑仇的部队就是如此。
这些民军最缺乏的除了训练,就是武器。可是张学文现在不缺武器,他们刚刚来到长沙就已经有人给他们送武器,装备他们。
“同盟会西南支部的命令。汪文溥。”
仇亮简单寒暄两句之后,立马开始发布命令。
“到。”
“根据湖南省长禹之谟的命令,长沙府改为长沙市。汪文溥担任长沙市第一任的市长。”
“是。”
同盟会目前最缺少什么,就是官僚。
比起立宪派来说,同盟会做过官的很少很少。汪文溥做过苏报主编,做过醴陵县令,做过长沙府知府。这样的人在同盟会是非常稀罕的。
因此禹之谟才会让汪文溥担任长沙市市长。
“余钦翼。”
“到。”
“同盟会西南支部军令:张清源部和罗剑仇部合并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师,余钦翼担任十六师师长。”
“是。”
“十六师下辖四十三团和四十四团。”
“张清源担任四十三团团长。”
“是。”
“罗剑仇担任四十四团团长。”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