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锋两次拒绝了在当下看来最好的差事,这两份差事在当下可是好多人做梦都求不来的,朱棣自不会想到秦锋拒绝当中的花花肠子。
只是,当下最好的都不要,那岂不是有更高的要求?
“那你想去哪儿?”
朱棣带着几分不高兴,也有了些许警惕,做好可能答应的准备。
不管怎么说秦锋也算是靖难的有功之臣了,以此功就给他封个爵位或许是不现实,也不可能,但倘若他提个不算什么为难的职位,他倒是咬咬牙也能答应。
毕竟,他当下也需以此笼络人心。
靖难有功之臣的要求都满不足不了,那从建文朝归附过来那就更不用说了,如此一来,无疑是把建文旧臣归降的心思打了回去。
为了些许官职,不值当坏了大局。
倘若秦锋狮子大开口,那他能给了秦锋,也就能随时收回去。
秦锋停顿都没有,根本没做考虑,直接回道:“陛下登基初始,政务必定繁忙,小子不能助陛下一臂之力已是心有不安了,陛下大可不必再挤出捉襟见肘的时间在小子身上的,小子当初寻至燕军营地,真是觉陛下乃天命之主。
唯有陛下才能治国于盛世,安民于太平,小子并不求从龙之功,更未有讨封之想,小子才能有限,小子有自知之明,以小子当下之能,恐难当官家多数官职,好男儿当建功立业,小子自不愿苟且。
可幸小子年纪尚幼,充实自己机会很多,在这之后小子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本事,当有一天,小子才能已足可胜任官家的大部分职位了,到时再请陛下提拔重要。”
洋洋洒洒说了很多,情深意切,感人肺腑。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当下他是不会接受朝廷给出的任何官职的。
其实,说了这么多倒不是因秦锋当下真不愿当官,只是因实在没有合适他的。
朱棣给出的两个选择,有不得不拒绝的理由。
而除了锦衣卫和军职,那就只剩下文职了。
可当下的文官大部分那都是经科举选拔出来的,他一个在靖难中侥幸寻得一份尺寸之功的毛头小子,又哪能以此就充进文官队伍中。
他若真提如此要求了,不说会让文官联起手来排挤他,让他仕途难以为继,就是朱棣也不见得会给他这个机会。
毕竟,朱棣他即位不正,皇位并不稳,他极必要尽可能遵循祖制,把所有的问题摆在明面上,避免以特权安插私信。
完全不值当为了他,动摇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的。
与其如此,他还不如卖朱棣份人情,以此方式让朱棣记着他的不计名利的高尚品质呢。
永乐共二十二年,这二十二的关键时间点还很多,他一个穿越者还愁寻不到一个重新进入庙堂的途径。
有他这份先知,朱棣到时候怕会求着他当官的。
秦锋充分的拒绝理由,让朱棣刚刚升起的警惕烟消云散,心中也略有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负罪感。
“当今天下有尔等品行者不多了。”朱棣叹道。
秦锋嘿嘿笑着,是不好意思,也是心虚。
随后,三两口风卷残云以桌上的肉食为主迅速填饱肚子,起身道:“陛下政务繁忙,小子就不打扰了,小子先回去了,陛下若有吩咐尽管差遣,凡小子所能为的,必当竭尽全力。”
肚子填饱了,也给朱棣留下了好印象了,那也没什么留下的必要了。
秦锋主动提及告辞,朱棣自没再违心的多留秦锋,直接抬手,道:“回吧。”
朱棣政务是真的繁忙,不仅需管朝中内外的大事小情,还有不少有关朱允炆所留问题要处理,每天睡觉都没时间了,能趁吃饭的功夫召见秦锋聊一下已实属不易,哪还有时间再与秦锋再聊无关紧要的。
秦锋从华盖殿出来,便准备回去了。
进来的时候马和率领走了一遍,他已大致记住了线路,不用人领着,他也是能够顺顺当当出了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