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半,哨声四起,各连队准时开始晚点名。</p>
二楼住着的这些老鸟们一个个整齐地趴在栏杆上,静静地看着水泥走廊上站着的那些战友们。</p>
此时,老鸟们心中空落落的,仿佛灵魂被短暂抽离了身体一般......</p>
十二月二日,晴。</p>
七点半,退伍老兵们依次到连部领取火车票和退伍费。</p>
梁荆宜的火车票上标注的发车时间是六日上午十点五十分,车次是N324,车厢号是18,座位号是81。</p>
像他这种当了五年兵退伍的,一次性可以领到两万块;而当了两年兵退伍的,一次性也可以领到将近三千块。</p>
有了钱在手里,去ZZ购物,人的心里才不会慌嘛!</p>
全连退伍老兵将近三十人,除了在拐趴沟医院治疗面瘫的陈生路外,五班的王威国也没选择跟随大部队去ZZ购物。</p>
购物属于是自愿行为,上面也没作什么硬性规定。</p>
但是口袋里的“辛苦钱”,还是限制了大家的想象,集体购物最后演变成了清一色的压马路。</p>
走在四百多米长的战备大桥上,望着那九龙江水穿城而过,犹如万马奔腾般汇入大海,梁荆宜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们这些人啊,又何尝不是这个城市的过客呢!与九龙江水奔腾入海不同的是,我们曾经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这里作过短暂地停留。以后,还会有像我们这样的过客,在这里周而复始地继续停留下去。九龙江水入海的目的,那是为了促进地球的生态循环。而我们在这里作短暂停留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卫祖国和人民。</p>
水仙花是ZZ的“市花”,所以,但凡在这个城市的花店门口,大都摆有几盆开得正艳的水仙花。</p>
盛开的水仙花,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它虽无倾城倾国之色和大红大紫之艳,但却也生得亭亭玉立、清新淡雅,细品之下,那是别有一番韵味。</p>
梁荆宜买了几株水仙花,他准备当作礼物送给余舒雅。</p>
中午,集体在外面餐厅吃饭,实行的是“AA制”。</p>
跟随作业的胡一宏调侃说,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退伍的兄弟们尽快适应和溶入社会。</p>
这次出来购物,除了水仙花之外,梁荆宜几乎没买什么。</p>
他是有些蒙,看到很多东西都想买,但又觉得暂时还不需要。直到要坐车从ZZ返回时,他才在董富贵的怂恿下,买了一个背包用来装随身携带的个人物品。</p>
晚上七点,他给余舒雅打电话,可那边没人接。</p>
上楼后,他便开始整理明天上午需要托运回湖北的个人物品,由于荆州没有通客运火车,所以只能托运到武昌火车站。</p>
团政治处保卫股有通知:所有退伍老兵的托运物品,必须列出详细的清单,否则不予托运。</p>
说到底,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安全。</p>
他一边整理托运物品,一边在纸上写下:</p>
姓名:梁荆宜;</p>
托运目的地:武昌火车站;</p>
托运物品:床上用品一套、水壶挎包雨衣一套、冬常服两套、夏常服两套、迷彩服两套、鞋子三双、帽子三顶......</p>
《教员大辞典》一本、《军人纪念册》一本、小说两本、相册两本、笔记本三个......</p>
至于他在部队里收到的近百封信,考虑到托运的不确定性,他决定把信件全部装进下午买的那个背包里,带在身边。</p>
毕竟,衣服、鞋子那些东西丢了,可以花钱再买。</p>
但这些信件一丢,以后再度回忆起军旅时光,肯定会没了很多色彩。</p>
整理好这些托运物品后,他下楼给调到榴炮二营五连担任副连长的钭星宇打了个电话道别。</p>
在他当兵的前三年里,第一年是班长宗儒麟将他由一块废铁,锻造成了一块好钢;第二年和第三年则是排长钭星宇着力培养和提升他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从而使持续进步的他在连队能够获得领导的认可和战友们的支持。</p>
钭星宇在梁荆宜的五年军旅生涯中,既是领导,更是兄长,所以这个道别电话,他必须打。</p>
十二月三日,晴。</p>
上午十点,梁荆宜去了趟三楼副指导员刘河爱的宿舍。</p>
今年海训留守期间,刘河爱当面承诺,要送一本他的《作品集》给梁荆宜的。</p>
“老梁你回家等吧,我到时候还是给你邮寄过去得了。”刘河爱说得是诚意满满。</p>
当时脑门子一热,他把牛皮给吹出去了嘛!</p>
所以眼下,在态度上自然是含糊不得。</p>
回到宿舍里,马方明的女朋友也从家属房过来“串门”了。</p>
两年不近女色的和尚们,个个兴高采烈地轮番上前搭话和嘘寒问暖,一朵鲜花就这么被众多牛粪给簇拥着。</p>
“正牌男友”马方明的虚荣心被撑到爆炸,他甚至还当众喊出,“老牛吃嫩草的我还有个小姨妹呢!”</p>
即使这个“小姨妹”被他女朋友当场戳穿是假的,但仍有好些战友请他去喝牛奶、吃花生和品水饺,想着套套近乎,看能不能赶在坐火车回家前,把他“小姨妹”的联络方式给搞到手。</p>
这进一步说明,部队里流传多年的“当兵两三年,母猪赛貂婵”,并不仅仅只是两句调侃的话,而是真实且客观存在的。</p>
中午的午觉睡到自然醒,梁荆宜起床后去了菜地。</p>
六班粪坑边上的那两颗木瓜树,长的有成年人小腿般粗细了。</p>
由于上半年菜地闹“病虫害”很严重,搞得现在连队存活的木瓜树不足六颗。</p>
摸着那高大的木瓜树,梁荆宜就不由地想起了张明黎。</p>
记得张明黎退伍的时候,他还说,等六班的木瓜树开花结果了,要给人家寄成熟的木瓜的。</p>
结果呢,都特么的轮到自己退伍了,寄木瓜还是一句彻头彻尾的空话。</p>
“小何啊!”梁荆宜看到了正在打扫猪圈的何朝利。</p>
“嗨,班长。”扔掉手里的竹扫把,何朝利跳出猪圈迎了上来。</p>
“努努力啊,三等功还是大有希望的。”梁荆宜拍打着何朝利的肩膀。</p>
尽管他知道,现在靠养猪拿三等功,那是比登天还难。但一想到自己马上都要走了,何不给自己带过的兵,留一点美好的想象空间呢!</p>
“三等功我是想都不敢想。”何朝利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子,抬手指向猪圈,“班长你去看看我养的猪吧,它们可肥了!”</p>
徒弟盛情邀请参观,师傅肯定要给面子。</p>
“记得把猪屎往我们炮四班的粪坑多掉点。”望着八戒有些愣神的梁荆宜自言自语道,突然感觉又不太对劲,他赶紧一脸窘态地解释,“我好像回到了我当新兵那个时候,当年下来养猪的战友是我一个班的,他叫杜军安。在刚才那么一瞬间,我把你误认为是他了。”</p>
“哦,杜军安啦,我不认识。”何朝利咧嘴笑了,“我还以为班长要说的是三班长张春柳呢。”</p>
俩人眼神相对,彼此都笑了。</p>
在八戒身上,何朝利是找回了昔日在训练场上丢失的部分信心,从而有了成就感。</p>
而梁荆宜则是看中了,八戒产出来的那点肥料。</p>
人啊,所处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那么,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力,便会有着天差地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