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自己读书都没读明白,又能把别人的子弟教出来什么模样。
因此大动干戈,从金陵请来了先生,何等的尊重先不提。
贾府的私学等了两月余才重新开放,又有贾政隔三差五的去亲自看,像薛蟠这等人就不敢去了。
风气一改,连原来贾氏族人的姻亲子弟,最为调皮的金荣等,都老老实实读书学习。
贾府私学有了好的老师,再有了严厉的风气,不少人都来贾府走动,想要送孩子来贾府私学读书。
陈德言听闻后,亲自登门道歉。
“你有何错?我还要感谢你。”贾政笑道。
陈德言仔细辩了贾政的神色,是夹枪带棒还是真心话。
“世侄不用多虑,我原先万没有想到贾府私学会变成那般的模样,毕竟是族中长辈再管,如何也要比旁人要上心。
可事实却让我醒悟,族人外人,到底要看人的性子,那人还有脸求到我这里。
我看前番贾珍还是手下留情,让他抱有期望。”
听完后,陈德言才松了口气。
贾政虽然能力不强,但是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人品端方,风声清肃。
在这个时代里,无疑是出众的,后来外放做官也是如此,恪守道德底线,十足的清官。
清官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封建制度。
容不下清官的国家,这个国家无疑在走向陌路。
这番下来,陈德言对贾政大为改观。
荣国府里的三个老爷,贾珍擅权,贾赫阴狠,陈德言是认可的,唯有贾政。
在他看来能力不足,和书呆子无异。
而这番整治学堂来看,此人落在一个正字上。
人的性格里,最难得的是正。
因为正字一道,实属难行。
而正字一道,又是大道。
红楼里,唯有贾政能从皇权的碾压中独善其身,护住了家人,靠的也是这个正字。
贾政也关心的问起,金州方面可有信息传来。
金州军北上,朝堂上人人关注。
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就盼着金州军能大放光彩,缓解辽西的压力,辽西前番损兵失地,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从朝廷到辽西,上下都担心蛮族卷土重来,辽西抵挡不住。
金州军的北上,无疑对辽西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而这一行为,也缓解了朝廷对金州的担忧,到底金州有了几十万民,且孤悬海外不受朝廷控制。
金州能想到的,朝堂上的大佬们也不是傻子。
北上之举,证明了金州将军是忠心的,一心为公,也是对这些言论最有利的回击。
历史上毛文龙前期兵力不厚,几十万辽民的生存就是老大难题,朝廷又不管,如何能募军。
因此上报朝廷东江镇有十几万兵,向朝廷索要兵饷,实则用来养民。
朝廷当然不信,而东江镇那些年又没有拿得出手的战报,以致于朝廷内部,对东江镇声音很多,质疑对方想要割据一方。
加上后金的推波助澜,朝廷最后甚至不信任东江镇,派了官员去皮岛清查军士,当然查出来不对。
种种这般,导致东江镇最后力有未逮,给了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底气。
唐清安决定北上,一则收容辽左北部的坚韧之民,二则就是应对这些质疑。
陈德言知道大哥的目的,却向贾政苦笑一声。
金州方面的军情,如今他也不知。
贾政露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