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的焦急等待中,伍清风与叶枯寒终于在一众高手的簇拥下缓缓走向‘虎丘剑坛’。
‘虎丘剑坛’果然名不虚传,耸起的高坛犹如拦腰截断的山峰,足足有三丈高。
石坛表面光滑润泽,宛似刨切的玉石一般晶亮。
石坛四周没有任何遮拦,不过纵使跌落亦无需担心,因为整个石坛乃是标准的圆台状。
石坛中央斜插着一把石剑,石剑的形状很奇怪,乃是汉朝古剑的式样,至今已有年头。
石剑久遭风雨侵蚀,多有缝隙青苔,不过这丝毫不影响石剑的美感,反倒彰显了时间与自然的魅力。
二人分别从南北两个石阶登坛,坛下的欢呼声震耳欲聋。
能够获得这份殊荣,恐怕是无数武林人士朝思暮想的事情吧!
八月二十七日,按照黄历所示,乃是宜祭祀祈福,忌出火出行之日。
然而武林人士大多不信此说,毕竟兵器常伴于身本身就是一种凶险的征兆,若是再信这番说辞,那么大家就什么事都不要做了。
不过众多门派之中还是有迷信黄历的,例如此刻留在巨鹿城养伤的昆仑派掌门石镇雄、无影阁掌门满笏等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少来一两个门派根本察觉不出来。
只见各派的旗帜迎风飘荡,别开生面。
处在北面的有广武门、仙鹤堂、珑璁府、沙陀寨、烈焰帮、独霸岭、千草堂、南煞派等数十个门派。
处在南面的有彭蠡湖窦氏、苍松殿、法门寺、灵隐寺、妙音寺、蛊毒门、朝霞岛、清溪涧、北煞派等百余个门派。
处在西面的有正阳派、离乐宫、建德宫、紫霄銮、无量洞天、暮瑶阁、白鹭派、冲斗亭、江淮武祠、骤风山、磐石林等百余个门派。
处在东面的有天云门、灵璧堂、华歆阁、紫熏坛、娥姣阆苑、聚欢苑、潇雨城、畔月汀、霹雳堡、风波谷、沧浪派等百十个门派。
此刻站在虎丘剑坛之上的二人,不禁有种‘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
秋风吹过叶枯寒消瘦的身躯,扰乱了这位仙风道骨老人的银丝。
岁月带走了他的青春,在他的脸上烙下了沧桑的印记,可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最初的热忱、豪迈与执着。
叶枯寒就是那种生下来便天不怕地不怕,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傲世奇才。
七十余年的武学生涯并没有浇灭他的热情,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苦练不仅成就了他的绝顶武功,还培养了他沉稳冷静,坚毅不屈的性格。
忆峥嵘岁月,念仁师恩德,感同门故事,造广武今朝。
这一步一步又一步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若是师父当初没有将剑宗嫡传之位赐予袁徽夕,他也不会出走,更不会一手建立叱咤风云的广武门,当然也就没有今日之辉煌成就。
师父临死都没有让我见过太乙伏羲鼎一眼,这一等便是二十年呀!
师父你当初为何那么偏心呀?
小师弟他哪有一点能够比得上我啊?
你为何要厚此薄彼,为何要这般不公?
叶枯寒想到此处心中不免一酸。
也罢,也罢,都随他去吧!
师父和小师弟都走了这么多年了,我何必还一直耿耿于怀?
你们不给我,我自己来取!
师父,我要让你看看,让全天下的豪杰看看,这尘世没有谁比我更配拥有太乙伏羲鼎,也没有谁比我更有这份实力与资格!
叶枯寒昂首挺胸,双臂一振,睥睨四方,威武之势更盛。
他须飞扬,峰眉斜耸入云,银灰色长袍伏波荡漾,一身傲骨伴清风入袖,双拳凿凿协浩气长存,真乃一派宗师也!
“伍掌门,请!”
“叶掌门,请!”
站在对面的伍清风鹤发童颜,飘然有出世之姿。
在他云棕道袍之上系着如玉腰带,头顶卷螺玄冠,此外再无半点余缀之物,更像是一位孜孜求道的尊者。
伍清风活得比叶枯寒要洒脱,都说相由心生,不是没有道理的。
身处道宗的伍清风这一生可谓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