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梁氏冷哼了一声,也不用人回答,自己便道,“是挺绝情的,绝情到为了李家当牛做马十几年,差点丧命大青山,绝情到拼了性命,背负几百两银子的债务,全用来填了你们李家的无底洞了,绝情道让你们李家翻了身,又是开铺子,又是买丫鬟小妾的伺候着,你们倒是找一个不绝情的儿子来给我看看?”
“我女婿这命也赔了,银子也给了,有点良知的,就该知足的放过他,好好的过自己的日子,再也别来找他了,可你们呢?怎么的?你们这是蚂蝗听不得水响,吸血没够,非要我女婿一家子把命都交给你们还是咋地?全天下也没有这样的理儿!”
李大财自认为口才还算是不错的,可是面对暴怒中的叶梁氏竟是被骂的哑口无言。
“李二老爷,请吧!”周老见此,再次上前两步,周福和周全也紧跟着上前,二话没说,架着李大财的胳膊就往院子外面拖。
李大财被吓了一跳,拼命的挣扎,可周家两兄弟毕竟是练家子,李大财哪里能挣脱的掉,任由他如何折腾,还是被扔出了院子外面。
小张氏和秦氏也被眼前突如其来的一幕给吓了一跳,她们实在没想到,他们会跟自己丈夫动手,忙忙的就追了出去。
李大财一走,院子里的人顿时就有些尴尬起来。
好在,里正和杨三叔等都是圆滑之人,再加上有叶家人在旁调解气氛,很快院子里就又热闹了起来,至少表面上大家都是喜气洋洋的,好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至于众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亦或者回去之后会如何议论,就不是李家人能左右的了。
吃过席面,收生婆婆便把李家提前预备好的挑脐簪子、围盆布、缸炉小米儿(一种点心)、金银锞子(如没有则用黄白首饰代之),什么花儿、朵儿、升儿、斗儿、锁头、秤坨、小镜子、牙刷子、刮舌子、青布尖儿、青茶叶、新梳子、新笼子、胭脂粉、猪胰皂团、新毛巾、铜茶盘、大葱、姜片、艾叶球儿、烘笼儿、香烛、钱粮纸码儿、生熟鸡蛋、棒槌等等一应物品都拿出来,整齐的放在早就供奉好的香案上。
然后就是一盆熬好的槐条蒲艾水,用胭脂染红的桂圆,花生,栗子等等,数量不多,只为图个吉利。
香案上供着催生娘娘,送子娘娘等十三位神像,香炉里盛着小米,香炉里盛着小米,当香灰插香用。蜡扦上插一对“小双包”,下边压着黄钱、元宝、千张等全份敬神钱粮,叶氏的床头上供着“炕公、炕母”的神像,还有几样吃食点心作为供品。
本来应该是先由婆婆李张氏上香叩首的,只是李家情况特殊,收生婆婆就让叶梁氏先去磕头上香,自己随后上去三拜,嘴里还一直念念叨叨的说着吉祥话。
末了,又将盛有以槐条、艾叶熬成汤的铜盆以及一切礼仪用品均摆在香案前头,洗三仪式这才正式开始。
亲朋好友们有所准备的,都依照尊卑长幼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铜钱,放的不多,也就几个铜板,这叫“添盆”,当然了,这添盆钱是要给收生婆婆端走的。
此外,还可以添一些桂圆红枣之类的喜果,专业的收生婆婆会有一套祝词,你往里添什么,她就说什么,假如你添清水,她就会说,长流水,聪明伶俐,你添枣子桂圆栗子等喜果,她便说早儿立子,连生贵子之类的话,哄得一屋子的人都笑逐颜开。
添盆之后,收生婆婆就拿起棒槌往盆里头一搅,嘴里唱到,“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儿、淘气儿,唏哩呼噜都来啦!”
李欣两世为人,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洗三仪式,免不得好奇的多看两眼,只觉得有趣,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刚才院子里闹的那些不愉快,也早就抛诸脑后去了。
接下来,就是给孩子洗澡了,包被一脱,孩子似乎是没了安全感,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此时的哭泣,不但不犯忌讳,反而被视为吉祥,说是叫响盆。
收生婆婆先用手摸摸水,抱着小家伙往盆里一放,一边洗,一边念祝词,什么“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做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