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听着小丫头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忍不住伸手揉了揉她额前的刘海,觉得这主意不错。
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村长量了地,拿了银子,说明日一早就去县城办地契,到时候让林峰跟着一起去,办好地契之后,就直接将户籍落下来。
花了六两银子,就买了这么大一片地,还能在上杨村里落户,将来还能拥有一个家,这是林峰之前从未想过的。
“峰哥,既然地都买了,要不索性将房子一并盖了吧?若是银钱不够,我来想法子,就当是李家借你的,到时候等你有了,再还我,如何?”
李欣笑着提议道,“正好,村里的田如今都种的差不多了,村民们基本都忙完了,也能搭把手。”
“是啊,是啊。”村长闻言在一旁叫好,“今年的束脩大家伙可都还没交呢,之前说是帮李家做事儿或者是拿东西抵学费的,结果李家还给开了工钱,这次你盖房子,合该让村里人出把子力气。”
“这......”林峰有些犹豫,他是想盖房子的,不说旁的,先盖上两间屋子,和萱儿先住着,也免得她在村学住,不方便,可是,他手里一共也就二十来两银子。
“你若是只盖两间普通的屋子,花不了多少银子,再弄个院墙,添置些物件儿,二十两银子紧够了。”
李大发看出了林峰的为难,沉吟了一下,如实说道。
“是啊,峰哥,你还在村学教书,多少也能有些进项,萱儿的绣工活儿不错,人也勤快,这些日子也没少打络子,回头拿去绣庄卖掉,也是一笔收入,咱们山里人家,只要不懒,日子总会一点点好起来的。”
李欣也在一旁帮腔,“再说了,你不还有我们嘛。”
林萱也是一脸期待的看着她大哥,她很喜欢这里,也希望能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家。
林峰藏在袖子下的手紧了紧,最终下了决定,盖房!
于是,林夫子家要在上杨村盖房的事情,很快便传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有娃在村学读书的,都自发的过来帮忙,有材料的出材料,有力气的出力气,在村民们的努力下,仅半个月的功夫,林家的房子便盖好了。
山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木材,于是林峰便发现,加上买砌院墙的青砖,和楼顶的瓦片花的近五两银子,他家这院子从开始到落成,一共也就只花了不过十两银子,再加上买的一些家用物件,满打满算,都不超过十五两。
随着气温的回升,李家的冬小麦,开始疯长起来,大多数的麦子,都长出了新的叶片,整个麦地也由暗绿色,变为青绿色,而且看着是一日比一日高,极为喜人。
这时候村里人才明白,李家并不不在瞎忙活,而是冬天真的能种出麦子来,而且看她家麦子的涨势,似乎比他们平日里种的还要好。
还有李家那早稻,自家的还在育苗,人家的早都已经扎根生长了,看那样子,长得也同样不错。
于是,很多人心中开始懊悔,当初怎么就没跟着一块儿种呢,若是种了,没准还能跟着多收一茬的粮食,粮食啊,对于庄户人家来说,那可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后悔也没用啊,现在也只有羡慕的份儿,可是明年就不一样了,明年大家伙得紧跟李家的步伐,绝对不能落后了,众人心里暗暗决定。
林家乔迁新居的时候,村里人都来坐席了,热热闹闹的忙活了一个白天,林家才算是安静了下来。
李大发带着家里的孩子们,帮着林家将东西收拾好之后,便回家去了,林峰和林萱兄妹两个将人送到了院门口,才折回,看着自家的院子,虽然不似李家的青砖大瓦房,可他却觉得从未有过的窝心,这,就是他和妹妹以后的家了。
林家房子盖好之后,李欣便开始规划起自己最初的鱼塘事业来。
鱼塘的位置,是李欣早就想好的,就在离厨房不远的地方,约莫有个半亩地的样子,在围墙下边开了渠,下面埋了竹管,平日里用东西在管口堵上,要放水的时候才会打开,让水沿着竹管流入河里。